• 問答指南
  • 好康優惠
  • 生活
  • 電子報
  • 登入/註冊
  • 母嬰健康
  • 媽媽經
  • 專家
  • 雜誌
  • 時事議題
  • 專欄主題
  • 成長特派報
  • 名人星空館
  • 關於我們
新聞頁面 / 專家
專家

小心!! 不良飲食習慣將導致胎兒過動症的出現

2016年08月22日 / 作者:專題記者 陳為仁

飲健康食一直在懷孕過程中都是相當重要的,而最新的研究表示,孕期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發展。這項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所發表於兒童心理精神病學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的研究發現,若媽媽在懷孕期間的飲食為高油脂、高糖分,則孩子出生後罹患注意力缺乏症以及多動症就會增高。   其實有關飲食習慣影響孩子的健康並不是第一次提出,在過去的研究就發現孕期影響孩童成長發育,與胰島素生長因子(IGF2)的DNA的甲基化有關,這個甲基化修飾導致了DNA的功能改變。IGF2與胎兒發育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也涉及到腦區內有關過動症的部分,而研究人員也認為就是孕期不健康的飲食影響到這類的基因,導致胎兒腦部早期發育有影響。   為了證實這個理論,研究人員蒐集了164位孩童以及他們的父母,其中有83位有早期發展的品行問題(Conduct problems),而另外81位則是程度較低的品行問題(Conduct problems)。研究人員利用在這些孩子出生時以及七歲時,採了他們還有父母的血液樣本進行實驗發現,在孕期有高脂肪以及高糖分攝取的孕婦,胎兒的IGF2甲基化比起健康飲食的孕婦生出的胎兒來的要高。   另外,研究人員也指出在孕期適當補中一些營養補充品,可以降低胎兒日後過動症以及品行問題。從研究發現,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到胎兒日後過動症等行為,也要再次告訴各位孕媽咪,孕期飲食應減少高油脂、高糖分攝取。   看完這一篇研究,到底孕媽咪究竟該怎麼吃呢?又有哪些應該是要特別重視的營養素呢?以下列出幾點讓各位孕媽咪更能掌握孕期健康飲食:   孕期飲食建議 熱量:在懷孕的第一孕期並不需要特別補充熱量,直到第二及第三孕期,美日熱量攝取僅需增加300大卡左右即可。 蛋白質:蛋白質對於孕媽咪相當重要,在第一、第二及第三孕期分別增加2、6、12公克的蛋白質,特別推薦孕媽咪食用像是:蛋、牛奶、肉類、魚類等,亦可從植物蛋白像是豆腐、豆漿中攝取。 鈣質:鈣質對於胎兒骨骼發育是相當重要的,同時鈣質攝取也可以避免孕期抽筋。孕媽咪除了可以透過牛奶及鈣片攝取以外,也可以從小魚乾、鮭魚、沙丁魚、豆腐、深色蔬菜、胡桃等攝取。除此之外,戶外多曬曬太陽也可以幫助鈣質吸收喔。 鐵質:孕媽咪在懷孕期間血量會增加,但若血量增加,紅血球物增加,則會出現生理性貧血,導致疲倦,同時應付生產的出血能力下降、剖腹產後也較容易出現感染或者是寶寶的發育遲緩。所以孕期必須加強鐵質攝取,除了從鐵劑攝取以外,也可以從豬肉、牛肉、豆類、深色蔬菜、內臟、肝臟、蛋黃、貝類、牛奶、葡萄等食物中攝取。 鈉:要特別注意在孕期若有高血壓及水腫,擇要限制鈉的攝取,像是醃漬物、滷味、罐頭食品、速食等都要注意。 維生素:孕期維生素的攝取想當重要,像是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C可以從芭樂、柑橘類、木瓜等攝取;維生素A可以從深綠色、深黃色蔬菜、水果中攝取。 葉酸:葉酸與胎兒腦部發育有幫助,在懷孕初期就可以開始攝取,建議每日400微克,從豆類、全穀類、蘆筍、香蕉、橙汁、肝臟、瘦肉、綠色蔬菜等攝取。 DHA:DHA對於胎兒的腦部以及視網膜發育都相當有幫助,可以幫助胎兒的視力以及認知發展。孕期或孕後哺乳階段都可以適當補充,從鮭魚、沙丁魚、鯖魚等深海魚中攝取。 纖維素與水:孕婦在孕期攝取水份以及維生素可以防止便秘,可以多吃蔬菜水果等補充纖維素。   孕期飲食禁忌 咖啡與濃茶。孕婦對於咖啡因的代謝會變慢,有研究發現大量咖啡因會導致胎兒胎死腹中,不過這個量要非常大。為了保險也建議少攝取咖啡因。 油炸與肥肉。如此篇上半部,油脂類應少攝取。 過鹹或者滷味。 高糖分高熱量飲食。 刺激性食物如:咖哩、剌激,胡椒都應少吃。 孕期都不宜碰菸、酒。     資料來源: ADHD associated with unhealthy diet in pregnancy. 18 August 2016. Written by Honor Whiteman.

要怎麼揪出過敏原?能夠根治嗎?

2016年08月19日 / 作者:魏正宗 醫師

                                                                                                                                                  ( 圖片來源 flicker )   過敏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通常有多種表徵混合出現,如鼻炎、氣管癢、皮膚疹、結膜炎、鼻塞等等。過敏如此普遍,然而,卻只有少數的過敏患者確實地接受過敏原檢測,大多數的患者竟然不知道自己的過敏原是什麼!即使知道自己的過敏原,也只有少數的患者,曾接受免疫療法來治療過敏。這些事實,顯示台灣過敏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過敏原檢測方法   傳統的方法是皮內針挑刺皮膚測試及皮下皮膚測試,是將過敏原試劑打入皮膚十五分鐘,根據皮膚紅腫程度判讀,缺點是敏感度不夠,且有針刺的痛感。   抽血檢測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是目前大部分醫院普遍正在做的方法,抽一次血,可以檢測數十種常見的過敏原,不過大部分醫院一次只測六种過敏原,必須分三至四次就診才能做完。   近年來,檢測過敏原的方法更多樣化了,有固相式ELISA法及化學冷光法,最新的進展是以流式細胞儀或蛋白質晶片來偵測過敏原。這些新的過敏原檢測技術,已經可以準確地查出您的過敏原。建議所有過敏體質的患者都應該確實地接受過敏原檢測。   減敏--根治過敏的免疫療法   減敏療法是先找出特定的過敏原後,將該過敏原之生物製劑,每星期皮下注射一至兩次,以極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因而誘導出免疫耐受力。通常效果在規則持續地治療後6個月出現,可以明顯感到体質改善,症狀進步,如果再配合生活起居,環境控制和適當的藥物給予,則效果有可能更快出現。初期每周1~2次皮下注射,持續半年後可以漸漸拉長間隔至每月一次。整個療程約需要持續2~3年。5歲以上即可施打,年紀愈輕效果愈好。   減敏療法許多大型研究己經證實有效,特別是對過敏性鼻炎、氣喘,及蚊蟲叮咬造成過敏。有效的程度據統計可以減少症狀2.7倍,減少吃藥量4.2倍,減少氣喘機會13.7倍。整体而言,70-80%的病人有效。對單純的蕁蔴疹及食物過敏效果較差。   最近的研究發現,減敏療法可減少過敏性鼻炎病童以後併發氣喘的機會。使過敏性鼻炎病人以後併發氣喘的機率由30%降為5-10%。   減敏療法對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皮毛、花粉、黴菌、蟑螂、蚊蟲等都有效,但對食物過敏原無效。這是因為引起食物過敏的腸道免疫反應是透過不同的機轉所致。   減敏治療需由專業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評估,是否符合減敏條件,並設計疫苗及療程。這是現今根治過敏的唯一方法。    ★此為魏正宗醫師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好孕動:懷孕與運動.操作

2016年08月19日 / 作者:謝天仁醫師

警語:在開始閱讀這篇文章之前,首先得提醒大家,如果你已經是懷著小baby 的準媽媽,在開始嘗試運動之前,即使你已經具備了關於孕期運動的正確知識,請還是一定要諮詢過婦產科醫師了解是否有懷孕運動的禁忌並聽從醫師的指示後再開始運動喔!! 我們前兩篇已經談過,只要諮詢過婦產科醫師,沒有特殊禁忌症的健康孕婦,都應該積極從事運動以促進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那麼,健康的準媽媽們可能會想,那到底應該從甚麼運動開始呢? 首先,目前學界主流對於孕婦運動的目標建議如下: 基本上,不論孕前有無從事過運動,最終在孕期應該要達到的初階目標是中等強度的運動至少每天20~30分鐘,一個禮拜頂多休息一至兩天。 也就是說,包含孕前沒有運動習慣和肥胖孕婦,只要從低強度  短時間的輕度運動開始,都能夠隨著體能的進步再逐步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慢慢達到上述目標。至於運動的形式則沒有特殊的限制,不論是快走、低衝擊有氧、游泳、健身車或是皮拉提斯,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然而,對於運動前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健康孕婦而言,這樣子的運動強度和方式是相對單調了點,因此針對這個族群的健康孕婦,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只要 是在孕前就已經有在從事的運動方式,包含跑步、球拍運動、肌力訓練以及稍加調整的瑜珈高強度都可以持續進行,甚至連高強度的運動只要經過婦產科醫師評估認 可,仍然不需要因為懷孕而停止。只是要特別注意的是,當總運動時間超過45分鐘或是從事高強度運動,得特別注意運動空間溫度的調節,以及除了水分之外要記 得適時補充卡路里,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適合健康孕婦的,尤其是容易造成身體碰撞的競技運動(格鬥、曲棍球、足球、籃球),容易摔倒的項目(衝浪、滑雪、越野單 車),或是容易因為氣壓高低的變化而造成胎兒傷害的水肺潛水和高空跳傘,或是我們一在重複容易造成高體溫的熱瑜珈等等,以上這些運動由於穩定性的不足以及 相對危險性較高,並不推薦健康的孕婦從事。 那至於孕前就已經是競技運動員的運動老手,因為職業生涯的關係,在整個孕期都需要做從事極高強度的運動,同時需要在產後盡快回到運動場。 因此,絕對需要時時刻刻在有專業人員的監督之下進行所有運動的項目,也因為運動強度的增加以及運動項目的複雜性,身為運動員的孕婦更需要注意高體溫、水分 和卡路里的補充以避免體重過分減輕而影響到胎兒的生長。 我們接連三篇談了懷孕與運動的關係,了解了有哪些禁忌正的孕婦不適合一般運動、在孕婦運動期間有哪些症狀發生需要該馬上停止運動並就醫,以及本文談到的不同運動習慣的孕婦有哪些實際運動操作上的差異,希望孕婦準媽媽們都能夠動的安全又開心喔! 【★此為謝天仁醫師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四個你從來不曾注意過的冰箱冷知識!

2016年08月19日 / 作者:林世航營養師

有沒有注意過家裡的冰箱冷藏是4度C,但是便利商店的鮮食卻是18度C?家裡的冷凍冰箱是-20度,但是急速冷凍冰箱會達到-40度以下?其實這一切都是設定好的! 1. 冷藏4度C,不是不會壞,但是不會造成危害 回憶一下,是不是把食物放在冷藏,放久了還是會壞呢?影響食安有許多因素,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微生物,所以要維護食安,防治微生物污染是首要工作!但是會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有許多種,包括黴菌、酵母菌、細菌等,想想看以下兩句話: 讓食品腐敗的微生物,一定會造成健康危害嗎? 會造成健康危害的微生物,一定會讓食品腐敗嗎?   其實這兩句話,都是不一定! 第一句話: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會讓食品腐敗,但是不會造成健康危害! 第二句話:仙人掌桿菌會造成下痢、脫水等健康危害,但是食品卻不會腐敗! 這也是為什麼要把冷藏冰箱設定在4度C的原因!因為大部分的食品危害菌,也就是為造成健康危害的細菌,生長溫度要在4.4度以上才行,而危險區間主要在7-60度,在這區間是食品危害菌最愛的溫度!所以將冰箱設定在4度C,不能保證食品不會腐敗,但至少不至於造成人體健康的危害。 2. 鮮食18度C,保持好口感   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便利商店的鮮食冰箱,都要設定在18度C呢? 其實這主要是要維持良好的口感!想一想,如果把飯或者麵包拿去冷藏,會發生什麼事呢?有沒有買過御飯糰回家,放在冷藏後再拿出來吃,口感如何呢?是不是變得很乾硬呢?   其實這並不是被冷風吹乾的,而是牽扯到澱粉的一個物理現象,稱為離水與回凝!簡單來說,就是煮熟的澱粉,原本其結構被水撐開,但是在離水與回凝反應時,澱粉中間的水份離開了其結構,所以讓口感變得乾硬,這個現象又稱為澱粉老化。   澱粉老化發生在1-20度之間,最主要於4-10度,所以你想想看,如果把御飯糰和三明治放在4度冷藏冰箱,會讓口感變成怎樣?   3. 鮮食18度C,怎樣維持好食安   前面提到大部分的食品危害菌在7度C以上就會生長,那放置在18度C的便利商店鮮食,是不是就有食品安全的風險呢?   但這並不是絕對,雖然這些鮮食產品的儲存溫度在18度C,位於溫度危險帶中,但是不是只要讓出廠時產品,細菌含量非常低就不會發生細菌生長的問題呢?所以,對於這類的鮮食,衛生要求非常高,整個製程要控管落菌數、人員的清潔度與食材的清潔度,才能讓出廠的鮮食有一定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有沒有注意這些鮮食能放多久呢?是不是都大約在24小時,頂多可能會出現48小時的?這就是因為鮮食多多少少都還含有細菌,在18度c之下一定會生長,所以在細菌長到會危害人體之前,趕緊將食品吃下肚,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啦!         4. 冷凍後的料理好難吃,為什麼!?   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經驗,買回來的肉塊放進冷凍庫冰藏,隔天解凍後發現有非常多的血水!或者把今天中午剛燉的東坡肉放進冷凍庫,隔天拿出來復熱後,會發現肉質鬆散,也不這麼鮮美了。 這其實都是冰箱不給力的關係!   水 在結冰時,會一個冰晶生成帶,約在0度C至-5度C左右,當水在降溫時,越慢通過冰晶生成帶,所結出來的冰晶會比較大,反之,如果急速冷凍,快速通過冰晶 生成帶,所形成的冰晶就會比較細小。食品中的水如果形成大冰晶,會破壞組織,讓組織破碎,所以在解凍時,這些破碎組織中的組織液就會流失,產生很多血水 囉!   家用冰箱的冷凍庫設定約在-20度C,但是通常我們都會塞滿冷凍庫,這樣冷凍庫的溫度頂多只有-10至-15度C,是完全不給力的溫度!所以用家庭冰箱冷凍肉品或料理,才那麼容易破壞風味和口感!   如果想要改善的話,剛買回來的肉記得分切後分裝冷凍,切記不要反覆解凍,這樣除了會破壞口感與風味外,也是食品安全的一個隱憂!吃不完的料理可以先放在冷藏,然後快點吃完!   要不然...就要花上幾十萬買一台能達到-40或-60度C的冰箱囉!

是真的嗎? 爸媽的健康會影響到孩子壽命?

2016年08月19日 / 作者:專題記者 陳為仁

  為什麼健康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也會比較健康呢?各位爸媽有沒有想過這個疑問,是不是健康會遺傳呢?在最新研究中,利用了20萬志願者的研究結果中發現,父母越健康,他們的下一代也會比較健康!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利用遺傳學的角度,我們或許可以從基因層面來窺知上一代的健康以及壽命,是否會影響到下一代,不過這個方式,因為現代環境變遷,像是環境、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吸菸喝酒等因素,過多的外界因素影響下,父母本身健康影響下一代的健康就變得複雜許多,雖說如此,但是還是可以用一些方式進行預測。   最新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期刊中,利用了55到73歲的病歷紀錄發現,父母活超過70歲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率只有平常人的1/5。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從1000名父親在70歲以前過世的案例中,發現在10年內有大約50位左右死於心臟病,而父親在80歲後死亡的案件中,10年內有40名死於心臟病。   儘管在這份研究中發現了,父母活得比較健康的孩子也可能會活得比較健康,但是這不代表父母較不健康與相對壽命少的,孩子就不健康或短命。研究人員發現在影響壽命最多的問題包含了志願者的血壓、膽固醇水平、BMI及是否有飲酒、抽菸習慣,而這些因素都是增加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所以也勸個各位爸爸媽媽,為了孩子未來的健康,記得要常保良好的生活習慣、無不良嗜好。   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運動以及健康飲食,無不良嗜好如吸菸、酗酒,保持良好體態避免肥胖,控制血壓以及膽固醇的水平,我們可以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將心臟病以及疾病的風險降低,同時有家族病史的人也不要忘記定期的追蹤喔。   資料來源: Janice L. Atkins, Luke C. Pilling, Alessandro Ble, Ambarish Dutta, Lorna W. Harries, Anna Murray, Carol Brayne, Jean-Marie Robine, George A. Kuchel, Luigi Ferrucci. Longer-Lived Parents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68, Issue 8, Pages 874-875

可怕的茲卡病毒 到底可不可以治癒?

2016年08月18日 / 作者:專題記者 徐廷翰

近日,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公告台灣第六起茲卡病毒境外移入個案,是由一位居住在新北市的44歲女性於本月12號自美國佛州入境返台後確診。茲卡究竟是甚麼?有沒有可能演變成疫情風險?隨著案例的攀升,民眾感到疑惑的同時,也可能對於這個未知的病毒感到憂心。就讓我們看下去,一同了解茲卡病毒大小事。 茲卡病毒疾病主要是由埃及斑蚊所傳播的病毒感染所致,埃及斑蚊是茲卡病毒的主要宿體,同時也是傳播登革熱與屈公病毒的來源。而研究人員已持續開展多項研究來研發出更具有效力的疫苗以對抗茲卡病毒,並幫助遏制其在整個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蔓延。 近期由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由埃及斑蚊所傳播的茲卡病毒,已橫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等國家蔓延,這是先前已知會導致中度感冒與流感樣的症狀,現已造成多神經障礙以及在嬰兒小頭畸形(Microcephaly;小頭症)。小頭症會造成嬰兒出生時,頭部大小異常地小。 (圖)嬰兒小頭症,比起正常嬰兒出生時頭部來得小 茲卡病毒,首次於1947年在烏干達恒河猴的體內被發現,而檢測出人類首次病例是在1952年,主要是由伊蚊屬的蚊子所傳播的病毒,同時也傳播黃熱病、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等疾病,且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疫苗可以治癒。埃及斑蚊在白天期間,特別是清晨、午後與傍晚時分是其覓食咬人的高峰時段。而透過性行為傳染茲卡病毒也是有可能的,其他像是輸血傳播等方式,目前尚在研究當中。以下是關於茲卡病毒的小檔案: ◎該病毒的感染通常發生於熱帶氣候 ◎在初期感染茲卡病毒的兩天到一周以內,症狀通常持續輕微。包括發熱、皮疹、結膜炎(紅眼睛),肌肉和關節疼痛、頭痛和不適症狀。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資料顯示,透過血液和尿液檢測便可以確認是否感染茲卡病毒。 ◎大部分感染者不會產生任何症狀。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資料顯示,被診斷為茲卡疾病者,需要休息、喝水、服藥來減輕疼痛或發燒等不適症狀,並避免使用阿斯匹林或是其他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 ◎鮮少有人死於茲卡病毒感染。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聲稱,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可以治療該病毒的方式。資料參考來源:Medical Daily 圖片來源:BBC

醫生判斷嬰兒腸絞痛的333原則

2016年08月18日 / 作者:陳俊仁 醫師

  很多新手爸媽碰到小嬰兒莫名其妙大哭,到診間求助醫師,醫師聽完描述之後診斷可能是腸絞痛,可是醫師怎麼會知道寶寶是肚子痛呢?每個小朋友都會哭,那醫師到底是怎麼診斷呢? 先來瞭解一下,小朋友都會哭,那爸媽有想過到底一天哭多久算是正常呢?根據研究雖然每個小孩哭的時間都不太一樣,可是對於出生到6個星期的寶寶,一天平均哭的時間大概為120分鐘,之後哭的時間會慢慢減少,到三個月大時,一天平均哭的時間大概就剩下72分鐘了。 至於怎麼樣的症狀,醫師比較會推測是腸絞痛呢?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所謂的333 規則(Wessel criteria),就是一天哭超過3小時,一個星期超過3天,時間超過3個星期,這樣就算是比較異常的,在加上寶寶是健康的,沒有合併其他問題,食慾也正常,這樣就可以考慮診斷嬰兒腸絞痛。   雖說如此,大部分的家人都不會去記錄3個星期哭鬧的時間,所以也有人提供另外一個規則來診斷腸絞痛(Rome III criteria): 對於出生到四個月的寶寶,如果出現 (1)沒有原因莫名其妙的哭鬧 (2)一天超過3個小時,一個星期超過3天,時間超過1個小時 (3)身高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就可以考慮。 至於嬰兒腸絞痛發生的原因,至今並不是很明確,下面是目前提到可能的原因: (1).錯誤的餵奶:餵太多、餵太少、打嗝打不出來,奶嘴不適合而吞進太多空氣等等。 (2).對於奶蛋白過敏。 (3).乳糖不耐症。 (4).腸胃道未發育成熟。 (5).腸子過度蠕動:認為可能跟自主神經不平衡有關。 (6).腸道菌株的改變。 也有學者提出這一類的小孩,未來可能比較會偏頭痛,也有人提出跟接觸到香菸跟尼古丁有關,也有學者覺得可能心理層面或是情緒的問題。 因為原因不是很確定,所以很難有有效的方法來治療,很多醫師根據發生的原因,會建議爸媽試試看以下的方法: (1). 水解蛋白奶粉:一部分的研究的確發現,水解蛋白奶粉可以改善某些腸絞痛的症狀,不過如果本來就是母乳哺育的寶寶,並不需要把母乳換成水解蛋白奶粉,不過媽媽可以考慮自己少攝取比較會過敏的食物。 (2).豆奶:目前認為功效不大。 (3).益生菌:雖然有些專家認為,腸絞痛跟腸道菌株改變有關,因此建議服用益生菌,不過2013年有一篇論文去分析七篇益生菌在治療嬰兒腸絞痛研究,有兩篇研究認為有幫助,不過另外五篇的結論認為是沒有功效。 (4).糖水:研究證據不足。 (5).乳糖酶:有人建議吃消化酵素(乳糖酶)可以改善,不過研究證據不足。 (6).嬰兒按摩:2010年有研究分析,按摩對於嬰兒腸絞痛幫助不大,而且會過度刺激寶寶,可能會有害。 結論:如果碰到嬰兒腸絞痛,爸爸媽媽可以先考慮一下自己餵奶的方式正不正確,奶嘴的口徑會不會太大,拍打嗝方式對不對,如果是哺餵母奶的媽媽,可以考慮減少高過敏的食物(例如奶、蛋、堅果等),如果是使用配方奶,可以選擇水解蛋白奶粉配方,至於其他方法,以目前的研究來說,可能功效不大。 ★此為 陳俊仁醫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豆渣丟掉好可惜,拿來做暖呼呼的豆渣地瓜湯圓SO Yummy!!

2016年08月18日 / 作者:Joanne Lin

想像你在吃豆花時加了地瓜圓,那咬起來是什麼味道?對!豆渣地瓜湯圓大概就是這樣的混搭風味,吃湯圓還混合了淡淡的豆漿香氣,滿特別的。   會有這個idea是因為最近常常自己DIY豆漿,但是做完的廢料~豆渣,丟掉好可惜啊!總覺得可以拿來應用一下。之前有看過人家做成豆渣餅,好像滿可口美味的,但是這幾天寒流來襲,似乎應該做些暖呼呼的東西,不如就做成豆渣地瓜湯圓吧!對於即將到來的冬至相當的應景。   通常湯圓、麻糬類的東西幾乎是媽媽敬而遠之的東西,因為擔心小孩會有噎到的風險,但這道湯圓真的不用擔心太多,因為它韌性不強、不黏、好咬斷,甚至比果凍更好入口。 豆渣地瓜湯圓 材料: 1. 黃豆渣 2. 樹薯粉/地瓜粉 (建議用樹薯粉比較成型) 3. 糖少許 4. 地瓜泥 5. 蘋果泥 (這項可有可無) 作法: 1. 將地瓜切片蒸熟、搗成泥 2. 將所有的材料混合,比例不拘,如果想要吃Q一點,樹薯粉可以多放一點點。   小提醒: 因為部份材料已經有水份,所以不需要再加水,除非太乾再加一點點水,但是千萬不能放太多水哦!不然會糊掉,為了成型又加入太多的粉,導致做出來的湯圓會頂扣扣哦!   3. 所有材料揉成團後,捏成一顆顆小圓球,完工!是不是超簡單呢?完全無香料、無添加物,又不浪費食材,是不是超棒的!   下鍋煮好後,令人期待的一刻終於來臨。。。開動囉!     吃起來如何?真的不是老王在吹牛,家人吃過都比讚! 每年千遍一律都是吃一樣的,不是桂x或紅白小湯圓,熱量真是高的嚇人,但是豆渣&地瓜本身就是滿滿的纖維,吃起來對身體的負擔會輕鬆許多。要不今年就來點不一樣的,自己DIY,讓家人一起品嚐安心做的美味吧!   小提醒: 豆類&地瓜都是會產氣的東西,要適可而止,不要吃過量喲!

決定來到媽媽身邊只是因為喜歡,就是這麼喜歡媽媽^^

2016年08月18日 / 作者:池川明 醫師

                                                                                                                                                       (圖片來源 flicker )   山川雨木(四歲)   一開始是在海裡的土壤裡待著,後來才用力地飛向天空。雲層上面有神明跟雷神,還有很多小朋友,我負責的是降雨的工作。在天空的生活非常舒適愉快,每一次張口吃雲,味道都會不一樣。   當我往下方窺探,快要掉到雲層下方時,拉住我的是(妹妹)。在那次相遇後,我們就決定要成為兄妹了,擔任的是打雷的工作。   決定來到媽媽身邊的理由,只是因為喜歡,因為就是這麼地喜歡媽媽啊。下雨的時候看不到媽媽,所以雷神都會讓我看媽媽與爸爸的照片,找到媽媽與爸爸時,也會告訴我。還記得那時候,媽媽跟爸爸正在搭車。因為我覺得爸爸也很棒,所以就變成一顆長著翅膀的聲,咻~地往雲層下面飛,我不是一個人飛下來的,也跟著我一起往下飛喔。   (待在海底的土壤之前,你在哪裡呢?)那時候我沒有在任何地方。   媽媽的回應 兒子從前說過「肚子裡面很暗很溫暖」、「出生後被抱著的時候,覺得很亮很開心,也很幸福」、「抬頭往上看就想到『是媽媽跟爸爸啊!』」而且也提過「我出生之後,妹妹就變成一顆球,在媽媽的肚子裡面睡午覺,等待出生的時候到來」,口吻像是與妹妹約好,在四年後的十二月再相會。 「與神仙的約定」紀錄片電影放映會及《池川明微笑生產筆記》簽書會 時間:8月20日 13:00 - 17:00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 活動說明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9019552175157/ 「與神仙的約定」紀錄片什麼是,胎內記憶?用影片紀錄的方式去呈現從一九九九年開始進行當時幾乎沒有人知道的議題–是關於寶寶在生前和胎內的記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zT7Emf-A8   我最愛的媽媽,是我選擇了你 連載之4 胎內記憶,誕生前的記憶,住進媽媽肚子之前的記憶,出生時殘障或生病寶寶的記憶,媽媽與胎兒的對話,過世寶寶所要傳達給媽媽的訊息。在如此遼闊的世界裡,寶寶與媽媽的緣份並不是偶然的。寶寶是為了實踐愛,而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感謝所有願意分享生命訊息的寶寶與媽媽,一起細細品味寶寶所帶來的訊息。 作者 池川明 1954年生於東京。帝京大學醫學系碩士。醫學博士。曾任上尾中央綜合醫院婦產科部長,於1989年開設池川診所。他有關胎內記憶、生前記憶的研究廣被媒體廣為報導,本人也經常以婦產科醫師的身分在各地進行演講等活動。目標是建立以母子為核心的醫療系統。 池川明醫生著作等身,包括《媽媽,我記得你》《我最愛的媽媽,是我選擇了你》、《媽媽,我是為你而來》、《日本第一胎內記憶婦產科醫師寫給準媽媽的安產書》等。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16/3/4 分享網址:https://goo.gl/Zf5fbb  

小朋友狂咳嗽超過一個禮拜了,要怎麼幫孩子拍痰呢?

2016年08月17日 / 作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狂咳原兇之一:黴漿菌 狂咳原兇:黴漿菌「醫生,孩子咳嗽咳到吐了,咳已經1個多禮拜了,怎麼會這樣?聽說黴漿菌會久咳,他是嗎?」 常常聽說黴漿菌會久咳,但什麼是黴漿菌? 黴漿菌典型症狀包括:咳嗽、發燒、#少許鼻涕(#不是不流鼻涕唷!)、肚子不舒服、少數關節疼痛、少數皮膚出疹。 感染黴漿菌有什麼特徵?在家如何幫小朋友拍痰?拍的部位?拍的姿勢?有何要訣? 解答都在教學影片裡^^   ★此為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Next >
新聞
  • 嬰兒搖晃症,兒童虐待:永遠的痛
  • 減肥外食輕鬆吃 清粥小菜篇
  •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切的基礎
  • 台美親餵文化大不同
熱門排行
  • 1.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讓小寶島的臉花花了
  • 2. 母親的心理煎熬-自己基因讓兩個兒子都患有蠶豆症
  • 3. 三歲以前的嬰幼兒,不能搖晃,以免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 4. 女孩兒們最煩惱的陰道炎問題,知性美女醫師為你解惑!
  • 5. 寶島叫賣哥葉昇峻 回頭浪子遇上豪爽女孩的愛情成家故事
成長百科
<
>
Copyright (C)2015 優績利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Lyons
Top

首頁

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餐

臍帶血

問答指南

好康優惠

生活

電子報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