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答指南
  • 好康優惠
  • 生活
  • 電子報
  • 登入/註冊
  • 母嬰健康
  • 媽媽經
  • 專家
  • 雜誌
  • 時事議題
  • 專欄主題
  • 成長特派報
  • 名人星空館
  • 關於我們
新聞頁面 /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繪本介紹】小小人兒來幫忙——耶誕節來了

2016年11月10日 / 作者:中川千尋

適讀年級:學齡前、低年級閱讀年齡:0~6歲親子共讀;6歲以上自己閱讀學習主題:■認知、■覺知辨識、■想像創造、■生命教育、■友情與分享、■親子溝通、家庭教育與親情、■節日、■生涯發展     團結力量大!使命必達的小人兒+最專業的工作車不管是什麼任務,交給他們就對了!小男孩和爸爸媽媽出門時,一群小人兒來到了廚房。鏟土機、起重機、攪拌車……操作好多工程車,他們到底要做什麼呢?     看看小人兒怎麼介紹這本書 大家好,我們是使命必達的小人兒工作隊,不管有什麼任務,交給我們一定能馬上完成!哦,有任務了?沒問題,馬上出發! 這次的任務要用到麵粉、雞蛋、奶油……原來是要做生日蛋糕啊!沒問題,我們有最團結的隊伍和最專業的工作車,混合、攪拌、裝模、進烤箱……一下子就完成媽媽拜託的任務囉! 還有,大家可別以為我們小人兒都長一樣喔,仔細看看,我們的分工細得很呢!首先要穿上屬於自己的工作服,還要戴上保護頭部的安全帽,有人專門駕駛工作車,有人負責指揮方向,有人要負責看設計圖……哎呀!還有人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呢!我們雖然個子小,但是工作起來可是團結一致,而且過程中充滿歡樂,大家在看我們工作的時候,也可以看看我們每個人的認真工作的表情、很有架式的動作,和最有效率的分工。 噢,也別忘了仔細看看我們最專業的工作車,每一臺都是為了更快完成任務而專門打造的喔,有最先進的水泥車、力大無比的拖吊車……還有專門負責空中任務的直升機呢! 快來翻開紀錄我們工作過程的《小小人兒來幫忙》吧,你會發現要完成一件工作是多麼不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好多人一起努力才能有最棒的表現呢!     作者簡介中川千尋  日本知名譯者,同時也是繪本及童話作家,代表作品有榮獲「日本繪本獎」讀者大獎的《養天使的方法》,以及《小小人兒來幫忙》。(以上皆為小魯文化出版)。 繪者簡介古寄純嗣  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為日本知名雜誌《BMW Bikes》、《an an》、《sesame》等繪製插畫。他的第一本創作繪本《小小人兒來幫忙》在日本大受好評。在美國出版後也反應熱烈,並獲「號角」兒童文學書評期刊評為二〇〇八年最佳童書。 譯者簡介陳毓書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譯有《青椒村歡樂繪本集》系列、《海洋動物捉迷藏》、《噠噠噠!爹地超人》(以上皆為小魯文化出版)。     出版社:小魯文化  出版日期:2013/04/01分享網址:https://goo.gl/VPORxI

如果說做菜是我的感官啟蒙,那麼懷孕生子就是我身體意識的爆炸性伸展......

2017年01月25日 / 作者:莊祖宜

04 身體的領悟   學生時期我是個頭腦發達、四肢不振的唯心論者,致力以飽讀群書拓展眼界,相信環境的改善必先來自知識的累積與思想的啟發。讀書至頭昏眼花,半個字也寫不出的時候,我習慣躲到廚房裡切菜煮菜,因為(當時在筆記裡這麼記錄):「做菜的樂趣就在於它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饋。看著蔥蒜辣椒劈劈啪啪的在油鍋裡彈跳釋放香氣,酒水注入沸騰瀰漫於空氣中,那種滿足感是非常真切踏實的。」   於是不知不覺中,我從動動腦變成動動手的實踐派唯物論者,甚至放棄磨蹭多年的博士論文,跑去正式學做菜。   廚藝學校裡的師傅們常耳提面命說:「食譜是用來參考的,做菜最終要憑感覺。」磨刀時,他們要我靠手肘的「肌肉記憶」達到理想的角度;調味時,要反覆品嚐以追求那「微妙的平衡」。煎牛排時,我學會用手指按壓肉排表面,感受由生到熟的過程,以指尖記得五分熟是怎樣的軟硬度。烤雞的時候,要聆聽烤箱裡傳來的滋滋油響,嗅出細微的氣味轉變,並注意雞腿關節的鬆動程度和流出汁水的顏色。和麵的時候,要根據當日的溫溼度調整水量,揉好麵團的光滑度與彈性要像「嬰兒的屁股」,出爐的麵包烤透了沒有,先敲敲底部聽聲音……   感官領悟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往往需要時間,而一旦體會其中關鍵,那茅塞頓開的感覺非常深刻直接也難以忘懷(如騎腳踏車和吹口哨)。每回有新體悟,我總感覺世界又變大了一點,人生的可能性又多了一點。    如果說做菜是我的感官啟蒙,那麼懷孕生子就是我身體意識的爆炸性伸展。懷孕初期,嗅覺忽然變敏銳了,一點油腥就作噁,又頻頻想吃酸菜,不由自主的出現所有典型症狀。接著我驚異的看著自己的肚子逐漸隆起,胃口日益大開,沒事還會專程出門尋覓平日毫無興趣的甜點,可見荷爾蒙果真足以駕馭理性!然後在第四個月的某一天,我頭一回感受到肚子裡如氣泡浮起,又像有人說「如蝴蝶展翅」般的細微觸動,從此天天期待那日益茁壯的胎動,沒想到被拳打腳踢的感覺可以這麼好。   孩子出生兩個月以來,我日夜不得好好休息,時時懸掛在疲勞與亢奮之間,他一點輕微的嗯啊聲響與呼吸轉變都足以讓我從床上跳起。看到他笑,我樂得精神抖擻;聽到他哭,我的胳膊忽然強壯好幾倍,又抱又搖也不覺得累。這不是在吹噓我是多麼好的媽媽,因為老實說連我自己都很驚訝,孩子竟對我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以前我致力培養對麵團的敏感度,現在卻是對寶寶的哭聲發展出一套心得,十之八九可以聽出他究竟是肚子餓了,還是不舒服,或只是撒嬌要媽媽抱。想我當年從害怕處理生肉的嬌滴滴小姐,變成拿起菜刀可以去雞骨、剖魚肚的廚娘,這會兒也從笨手笨腳的菜鳥媽媽,變成一個無畏屎尿,可以一手抱兒子,一手洗他嫩屁股的強壯婦人。更「具體」的改變是,以前我只做菜給人吃,現在卻是奉上自己的身體餵養孩子――每當寶寶伏在我的身前奮力吸吮時,看著他的小臉,我簡直分不清胸口滿溢的隱隱漲痛是奶水,還是對他的寵愛。   就這樣,在肚皮胸口與胳膊手指間,我一點一點學會做媽媽。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連載4 本書特色   1.近來揭露廚房秘辛及獨特飲食文化的書籍雖不少,但多數來自翻譯,少見國人書寫之作。這一回,聽聽來自台灣的料理人說說廚房的故事。   2.作者雖由學院轉向廚房,但其於學院中養成的學術訓練和人文滋養,以及本身具備的多國生活經驗,都令她得以擁有更開闊寬廣的眼界與見地,建立起屬於自己、屬於台灣人的客觀角度觀察廚房百態與當今的飲食風潮與文化。   3.放棄即將到手的人類學博士學位轉投學習廚藝,習成並從廚房裡最礎的學徒做起,作者築夢的勇氣是許多人所欽羨的,而這也是現在台灣所缺乏的,一種對夢想的實踐力。   作者 莊祖宜 師大英語系畢業,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曾做過歌手,國中老師,大學助教,兼職翻譯。 2006年毅然決然放下博士論文,進入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研習烹飪。 畢業後隨夫赴港,在大飯店裡從廚房學徒做起,工作之餘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BLOG:blog.yam.com/tzui),分享烹飪心得和專業廚房內的所見所聞。 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出版日: 2009.03.31 分享網址:https://goo.gl/VwUZ5G  

天公伯呀~為什麼把小寶寶一放到床鋪上就醒了!?!?!?

2017年02月13日 / 作者:食尚夫妻

天公伯呀~為什麼把小寶寶一放到床鋪上就醒了!?!?!? #寶寶都內建極速充電功能#一直要討抱媽媽手臂練得很粗壯#爸爸也來練一下就不用上健身房了   ★此為 食尚夫妻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插畫部落客 食尚夫妻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與孩子「立約」大不易? 四點原則請思量~

2016年11月28日 / 作者:醜爸工作坊

「約定」是我童年不愉快的回憶之一….主因是每當父母要談約,不外乎做錯事被抓包、或是被要求完成一件實在不怎麼喜歡的事情時。 從小身為「毀約大王」,當了父親後對於與孩子「約定」這檔事,也總是特別在意…..不禁去想,孩子為什麼願意/不願意遵守約定呢? 可以怎麼做呢? (ps. 此文適合年齡為3歲至小學低年級) 孩子為何無法遵守約定? 1. 要孩子「服從」還是「溝通」? 「約定」的可貴在於,我們希望透過約定行為,來培養孩子負責、守信用、善用能力的好品格。然而,要成為「立約者」,雙方就算不平權、也不至於失衡,這樣彼此才能溝通,否則就變成「不平等條約」。但很多時候,父母的用意其實是要孩子「服從」(權利不平衡的狀態),但卻用約定來讓孩子感到「爸媽是對的,是我自己做不到,我好差勁」。期待這種自責能加強孩子的正確行為,自己又不失民主風範。 假約定之名行服從之實,孩子除了仍舊做不好以外,可能還會多一個「自責,但隱約又對父母不滿」的壓力。     2. 可能缺乏立訂及完成「約定」的能力 當語言表達能力足夠,了解「因果關係」的能力漸漸發展時 (例: 收玩具沒收,就要去罰站),似乎已經具備立約的能力。然而,我們卻可能忽略許多對成人理所當然、孩童可能尚未發展的能力/觀念。例如,跟孩子約定一週後才能買心儀的玩具,這中間他必須努力的做家事…..孩子即使狀似明瞭「七天」指的是什麼,但不一定真能了解「等待七天是什麼感覺」。因此一天後即開始哇哇大叫,家事也不做,更別說什麼一週後了…。 3. 約定需要談判,孩子靠什麼談? 會願意與他人「談約」,通常是因為兩個條件中至少一個成立:前面提到的權力/地位對等,及握有對方覬覦的「籌碼」。 ㄜ,孩子有什麼? 尤其是第二點,孩子的唯一籌碼大概就是「以不合作讓我們感到痛苦」,因此當他們無計可施、或心有不甘時,就是發脾氣、甚至出現破壞行為。「可是他們需要什麼籌碼? 這都是為他們好啊!」所以,這就不是約定,而是「教導+服從」。約定的可貴之處是在於溝通的過程;至於約定的「實質內容」不是太重要,只是真誠、尊重溝通後的自然結果。 如果父母重視的是「結果」,直接立為「家規」會更為清楚有效,孩子也更清楚我們的期待囉。       4.「談約」不常是個正面經驗 我們會跟孩子立下類似「如果你這禮拜都不遲到,我就讓你扭一顆蛋」的積極正面之約;然而,這樣的約通常還是起因於孩子「經常遲到」等負面情事….因此「與父母的約定」,幾乎都跟「負面表現」脫不了關係。 當我們在跟孩子談約時,即使語調儘量輕快、表情萬般柔和,孩子卻常常還是心不在焉、只想逃離這個對話情境,因為說到底這終究還是像個懲罰,而且是長期的。如果不是懲罰,也不外乎是艱難的考驗,總讓人提不起勁。 在上述種種不利條件下,孩子自然容易「毀約」;當毀約後,父母又把「你自己答應我的」列為最新呈堂證供,孩子的挫折與無力感將無法避免。好似一個無限迴圈,一個似乎註定做不到,另一個也在那等著他做不到。 與孩子約定,可以這麼做 1. 任務/指令/提醒代替約定 我承認,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是個只想用「看起來比較高尚的約定」來取代「被專家說成不值錢的服從」,但骨子裡還是盤算著不值錢方法的機車爸爸…,但「服從」的前提是「一而再再而三確認過的家規」。這個「確認」包含了爸爸自己的自省 + 屢次觀察孩子的發展階段/情緒/行為 + 與媽媽的共識;在此前提下,我寧可要求,而非約定。 然而,約定的精神仍然可以使用在「作法」上。例如,我要求孩子必須在晚上9:00後停寫作業 (言下之意就是沒寫完請早起繼續寫,早上還是沒寫完? 那就去面對老師囉~),但孩子認為這太機車,她會常常做不到,於是我們一起約定了「提醒」的方法,機車爸爸必須使用她覺得可以接受的方式提醒,而非在她一回家就大呼小叫「去寫作業~~」,或是8:30時才語帶威脅的說「有人明天不知道要幾點起床囉~~」。 這對我而言是個挑戰,畢竟全職三小爸+兼職作家/諮詢師,要能「不隨己意」的提醒孩子做事情,也是需要準備功夫的;而孩子也了解,提醒的方法是她有「積極貢獻」的,被提醒時也較不會產生情緒囉。     2. 約定是解決「雙方」問題的方案 當我確定要「真誠地」使用約定時,通常也是「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時:如果某個規矩或要求對孩子而言實在窒礙難行,而我也開始有種「奇怪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挫敗感,那就該心懷謙卑的跟孩子一起想辦法。 我會清楚地讓孩子知道:爸爸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我有問題、你也有,我們要找出解決的辦法。此時,我會適當地透露我的不安與恐懼,讓孩子知道我要求他們的背後原因是什麼。當孩子開始把我的感受考慮進去時,他們自然不會提出令人無法接受的方法。 此時,孩子會展現出讓人驚豔的創意與觀察力,通常10分鐘不到就能找出解決雙方問題的好方法。 你說:這不也是一種變向的威脅? 用父母的感受威脅孩子? 我說:如果你曾經用自己的感受威脅過孩子,一開始孩子就容易那樣想;這時,時間會證明你的清白。因為當孩子誤認你在威脅他時,他會繼續提出自己做不到的辦法 (為了取悅你);而當父母很有誠意在方法失敗後不斷邀請孩子放心地去想、提出新的方法時,他們會知道父母是玩真的—「爸爸媽媽需要我的貢獻,來解決彼此的問題。」   前提是,父母要先準備好囉。(介紹另一篇好文,會讓你對「與孩子的約定」有更深的認識:http://www.kidsplay.com.tw/family/content/1409#.V1ruevl942x)   我們都希望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也重視他人的感受,倘若把約定的過程當作是給孩子練習「自主+同理」的最佳途徑,父母就需先承認自己的不足,及願意和孩子權力共享。 與你分享。 ★此為 醜爸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醜爸工作坊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好的都小孩自己,壞的都媽媽教的?!

2016年12月09日 / 作者:插畫部落客 橘希

[好的都小孩自己,壞的都媽媽教的?!]每次有長輩來家裡作客,神經都要繃緊還要把自己的耐心跟EQ開到最大化!有次讓我無言的是...好的都小孩自己天生本質好,不是媽媽教的好?壞的都是媽媽教的,媽媽不能這樣教?唉呀~我的內心小劇場一直不斷上演呀! 女孩,你也常常內心小劇場嗎? #怎麼有小孩後長輩就變了#原來不同世代教養真的差很多#二代教養大不同#醒醒吧女孩們   ★此為 插畫部落客 橘希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營養均衡是什麼意思?營養師來告訴你

2017年02月18日 / 作者:Stella 營養師

我們常會聽到「營養均衡」這四個字眼,媽媽會告訴小孩,不要挑食,營養要均衡;營養師等專業人士也常告訴我們飲食營養均衡才會健康…到底營養均衡是什麼意思?我們周遭中的食物數以千萬計,到底如何選、怎麼吃才能均衡營養呢?這次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營養均衡」這個話題吧。 ▌「營養均衡」=吃六大類食物+食物多變化   由於我們周遭中食物的品項實在太多了,所以想要快速懂得食物營養,就需要先懂得食物的分類,因為「食物分類」是依照食物中的”主要營養素”的不同而分的。例如食物中醣類含量較多的就屬於「五穀根莖類」,蛋白質含量較多的為「奶類」和「蛋豆魚肉類」,脂肪含量較多的「油脂類」,另外還有纖維、植化素和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蔬菜類」和「水果類」。(更多有關這六大食物分類的介紹,請參考前一篇文章)   這六大類食物除上述所說的主要營養素外,其下的各類食物也有其獨特營養。例如同樣屬於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奶類」最大的特色就是富含鈣,以及獨特的乳糖;而同樣是肉類,紅肉(豬牛羊和鴨肉)含的鐵較白肉(雞肉和白魚肉)多。另外,相較於家禽家畜等陸地上的動物,魚貝海鮮等海洋生物則含較多的ω-3脂肪酸。所以想要均衡營養,首要就是廣泛攝取各類(六大類食物),其次則是飲食多變化。   簡單地說,所謂飲食均衡營養就是指每餐都有主食類、有肉類、有蔬菜,再搭配個水果(或也可以將水果安排在兩餐間做為點心),每天攝取一到兩份的奶製品。而所謂食物多變化的意思就是變換食物種類,例如同樣是肉類,這一餐選擇豬牛羊等家畜,下一餐吃雞鴨鵝等家禽,下次則改挑魚貝海鮮等。切忌每天、每頓都吃一樣的東西,因為沒有一種食物能含有所有人體所需營養且有足夠的量,故一旦食物種類缺乏變化的話,從食物中所能獲得的營養種類就會變少,而可能導致營養不均的問題。   另外,要特別提醒大家,在食物選擇上”尚青(新鮮)的最好”。因為現代環境實在太便利了,飲食也是如此,而食物便利的代價就是較低的營養,以及較多的食品添加物。所以,若全部選擇這類便利的加工食物,所獲得的營養可能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因此食物的選擇最好以天然、少加工為原則。例如,全麥麵包優於白麵包,胚芽米、糙米或五穀米飯優於白米飯,現煮的食物優於微波食品等。     ▌為什麼營養均衡這麼重要?   你是否曾好奇過為什麼我們必須每天進食?為什麼飲食營養均衡這麼重要?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跟大家講一個「事實」,不管你現在是20、30歲,還是50、60歲,你身體裡大部分的細胞都還不到1歲,其中有很多細胞的壽命甚至僅有幾天,例如小腸上皮細胞、胃壁細胞、味蕾、白血球、血小板等;部分細胞的壽命稍微長一點,有數周、數個月之久,僅極少數細胞的壽命是以年來計算....這意味著你的身體每天都有大量的細胞需要汰舊換新。   據估計,我們身體每天約更新相當體重5%的組織。當舊的細胞死亡時,身體會製造新的細胞來取代,而這個過程需要建材、營養及能量,這全部都仰賴食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必需進食,以及營養均衡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仰賴食物中的熱量和營養,供應細胞汰舊換新,以及或滋養細胞以維持身體各種生理機能的運轉!         [營養小百科] 認識八大營養素 六大食物分類是依照主要營養素「醣類」、「蛋白質」和「脂肪」來分的,而食物的營養素除了上述這三個外,還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傳統會將這六個營養素並稱為「六大營養素」。近年來,因營養與保健意識的抬頭,「膳食纖維」和「植化素」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這兩種營養素雖然非維持生命所必須,但在健康維持上卻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有時它們會和六大營養素放在一起,並稱為為八大營養素。 不管哪一種營養素對人體都有其無法取代的生理功能,即使常為人們所詬病的「醣類」或「脂肪」,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須營養。所以千萬不要聽信那種”為了健康不要吃某類食物”的謬論,因為長期極端飲食或偏食的代價可是無價的健康啊>_<     ★此為 Stella營養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Stella營養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夏日防範日本腦炎 – 新型疫苗介紹 (2017.05更新)

2017年05月24日 / 作者:Dr.巫漢盟-阿包醫生

在台灣日本腦炎目前為第三類法定傳染病,早在1955年就列為通報傳染病。人類感染後的發病率約0.1 %,死亡率可至10 %。臨床症狀輕者常見發燒、頭痛、噁心、倦怠、腹痛或出現意識障礙及精神症狀。重症病例多以突發高燒、頭痛、嘔吐開始發病,接著出現脊髓膜刺激現象,3至5日出現痙攣、異常行為、肌強直,意識明顯變化甚至昏迷、死亡。對於存活者產生的智力障礙與神經後遺症比例高達 30至50%,尤其容易發生在年幼的孩童與老年人。 日本腦炎盛行於亞洲部分地區,藉由病媒蚊傳播。致病原是日本腦炎病毒,屬於黃病毒科的RNA病毒。在自然界中人類和馬是它的最終宿主,被感染後可能發生腦炎症狀,雖然其他動物也會被感染,但不會出現症狀。特別是豬,被稱為日本腦炎主要的增幅動物或宿主,在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後,產生抗體時間長,病毒血症濃度又高,豬本身卻毫無症狀,此時若被蚊蟲叮咬,蚊蟲體內便帶有病毒,這些病媒蚊再叮咬人,便會將病毒傳播給人。 台灣主要的病媒蚊包括三斑家蚊與環紋家蚊,大多孳生於水田等地,習性喜歡於黃昏及半夜在屋外吸血並停息。日本腦炎在台灣流行季節也配合蚊蟲繁殖季節,集中在每年的五至十月,病例高峰常出現於六至七月,須預先防範。 因目前醫學界對於日本腦炎還未有特效治療方法,僅能針對症狀給予支持療法。所以控制日本腦炎的方法包括控制病媒蚊、減少蚊蟲叮咬、進行疫苗接種。其中以接種疫苗為最有效的方法,平均而言,接受完整疫苗劑量後,在10年內的疫苗效果仍可超過80%。台灣自從全面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後,病例的發生率逐年下降。這幾年來,每年的確定病例大約20至30位,20歲以下所佔比率低於10%。 台灣於1968年開始全面接種日本腦炎鼠腦疫苗(以感染病毒的鼠腦組織為主要原料),而傳統的鼠腦疫苗使用中山株病毒,為非活性疫苗。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相對於新型疫苗,鼠腦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較多、製造程序未標準化、且需要接種較多劑次,所以應該以其他新型疫苗取代鼠腦疫苗。台灣自2017年起,日本腦炎鼠腦疫苗即將停用。取而代之的疫苗,主要是細胞培養的非活性疫苗,與基因重組的活性減毒疫苗。兩種疫苗的介紹如下: 1. 細胞培養非活性日本腦炎疫苗(Vero cell culture-deriv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台灣獲得藥證的嘉沃日本腦炎疫苗(JEVAL,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含有鋁鹽免疫佐劑。孩童共需接種四劑,時程分別為第一、二劑(基礎劑)在滿 1歲3個月時接種,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 天。再來第三劑(第一次追加劑)在基礎劑接種完1 年後接種。最後第四劑(第二次追加劑)是在5-6 歲之後接種。本疫苗與其他非活性疫苗或活性減毒疫苗可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2. 基因重組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Live attenuated chimeric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台灣獲得藥證的巴斯德細胞型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IMOJEV,Sanofi Pasteur Biologics),其中不含免疫佐劑。孩童共需接種二劑,時程分別為1歲3個月時接種第一劑,再間隔至少12 個月接種第二劑,之後便不必追加疫苗。本疫苗可與其他非活性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若與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德國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至少28 天接種。 新型疫苗的引入,是為了提供孩童更完整持久的保護力,並能減少副作用及降低接種後的不良反應。希望爸媽們正確認識新型疫苗,就不會受到網路上參差不齊的資訊所影響。為了孩童的健康,請記得孩童滿一歲三個月後要去打日本腦炎疫苗!最後補充,自2017年05月22日起,公費日本腦炎疫苗改為巴斯德細胞型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IMOJEV),孩子只要打兩針疫苗就可獲得更多的保護力嘍!   巫漢盟 醫師 (阿包醫生)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巫漢盟 醫師 (阿包醫生)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親子共讀-巧連智共讀五個月心得

2017年07月04日 / 作者:鴨捲媽

本篇並非廠商提供體驗品或稿酬邀稿,為實際訂閱共讀誠實心得文,所以裡面是會有一些負評的XDD ============================================== 家裡訂閱巧連智已經五個月了,這五個月當中鴨捲也從一開始看到巧虎沒啥興趣,到現在變成徹頭徹尾的虎迷XD 首先想寫幾點巧連智寶寶版訂閱心得 1.成為訂戶之前,把可以拿的體驗教材全部拿一輪吧!很有用的! 請參考這篇巧連智贈品索取指南,從懷孕參加媽媽教室就有機會得到CD、DVD等贈品,每年可索取一次精選CD,體驗版厚紙書則是只能拿一次(但體驗DVD卻收到過2、3種版本)以前我拿到這些CD、DVD都覺得很無聊,比較喜歡實體贈品現在鴨捲變成虎迷之後,CD、DVD比實體贈品實用很多!(個人尤其推薦CD,我家現在一天到晚在鴨捲指定之下,背景音樂都是巧虎CD)這些都是之前拿過的各種體驗版CD跟DVD 2.不管怎麼凹業務,他們都不會多送規定外的贈品的 經常看到媽媽相關討論區在徵巧虎業務,還以為會有特殊優惠,但經過我跟業務來回討論,以及與其他朋友交換經驗,發現他們真的無法多送,一旦被公司發現是會被開除的。 3.目前唯一看到有價格優惠的訂法 就是不找業務,找經銷網站訂購,由各網站優惠來獲取折扣空間。大概根據不同網站優惠活動可以折100~200元。因為上面的第二點原因,我跟一位業務凹了很久無法多凹贈品,覺得她也滿辛苦的,過程中講話也很客氣,於是還是放棄少少的折扣,把業績做給她。想要多少有點折扣的家長,就不用跟業務周旋了,直接網站訂吧! 4.寶寶啟蒙版與寶寶版的差異性 每年6、7、8月開始的訂戶可以從寶寶啟蒙號開始訂,就只有這三冊是啟蒙號,要是不從啟蒙號開始訂也可以,但是6、7、8月這三個月份,啟蒙號與非啟蒙號(一般寶寶版)的訂戶拿到的教材跟玩具都不同,從9月份才會開始拿到跟非啟蒙版訂戶一樣的玩具與教材。下圖中,上面三本是啟蒙號,下兩本就是正規的每月號。(書本的厚度跟大小都一樣喔,只是在照片中遠近看起來有點大小差異) 鴨捲從一歲5個月開始看啟蒙號第一期,我覺得年齡上接的很好,看第一期時只認識狗狗,教材也看不太懂,但看到啟蒙號第三集之後就很進入情況了,個人建議一歲3個月之後的小朋友再開始訂巧連智,小朋友若已2歲,那也不一定要從啟蒙號開始,因為啟蒙號的內容比較簡單。 5.介紹禮需知 巧連智新訂戶填介紹人編號及姓名,介紹人會收到一份介紹禮,介紹禮常常更換,通常是四選一。啟蒙號有時會加贈介紹禮(我有多拿到一個巧虎碗)所以新訂戶想拿到介紹禮,通常是上網徵住得近的介紹人,介紹人一定要是現訂戶。看看有沒有人願意將介紹禮轉贈給新訂戶,通常送一杯飲料就很容易徵到,可以的話不要放棄這個權利~右邊的桃樂比Q手偶就是我當初的介紹禮,現在這三隻是鴨捲每天早上起來指定要見到的三個朋友! 6.巧連智台灣版與日文版差異 網路上很多人分享巧連智日文版,看到日文版玩具精細度,應該會有衝動想棄台版投日版XD一開始我也有考慮訂日文版,因為玩具實在很精美,想說反正鴨捲一開始也看不懂文字,我也略懂日文,寶寶版先訂日文版應該沒差吧?等到升級幼幼版再換成中文。後來還是因為日文版價錢昂貴,決定先訂中文版看看,如果鴨捲喜歡再改訂日文。但訂了幾個月後我完全不會考慮日文版了,首先本來以為台、日的DVD是一樣的內容,只是台灣換成中文配音,但我完全搞錯了,台灣版的書、玩具、dvd這些教材全部都是台製全新拍攝繪圖編輯製作,所以裡面完全台灣客製化,比方開車駕駛座在左邊(日本是右邊),公車、計程車等等生活化介紹全都是台灣當地拍攝,而且共讀幾個月後,我覺得訂這份月刊玩具精緻度不是重點,日文版通常一買就要買一年份,建議一開始就想買日文版的家長,至少先訂中文版三個月,相信會有不同看法的~ ============================================== 接下來是我使用巧連智共讀4個月所感受到的優缺點, 其實優點很單一而強大,我比較著重在列缺點XD結論就是家長還是需要花心力跟孩子一起看教材,處理得宜的話,所有缺點都可以變為優點,反之亦然。 優點 1.放DVD時可以爭取25分鐘左右的家長時間 在看過幾次之後,要是小孩愛上巧連智,DVD是可以定住小孩不動的。雖然還是建議家長跟小孩一起看效果最好,但是我碰過幾次真的緊急狀況,像當天只有我一人在家無人換手,晚餐也還沒做好,小孩又在鬧,這時候有一片DVD真的可以多出20幾分鐘救命時間 (好像有點誇張XD)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點我等等會寫在缺點處~ 2.系統性的學習 我在購買一些書本、圖卡教材時,常常不知道哪些在寶寶多大時適合使用,訂這種循序漸進的教材的確有助於不知從哪方面下手的家長。鴨捲對巧連智的內容及玩具都異常的買單,常常我都是看了刊物之後才發現,『喔~這件事已經可以教他了呀~』或是小朋友一開始看到書或玩具不清楚怎麼玩,或遊戲書有時會有些與手偶的互動,在DVD反覆播放、看過好幾次後就很自然學會了。 3.孩子對DVD介紹過的巧連智書本及玩具,喜愛持久度高 以鴨捲的情況來說,確定是因為DVD反覆播放,造成他對於巧連智書本跟玩具的熟悉度很高,有的玩具,例如布書,他剛拿到的那個月份對那本布書沒有興趣,但過了兩、三個月,DVD看過很多次後(會有小朋友玩當月份玩具的影像),他又變得很喜歡玩那本布書。我的習慣是收到當月份教材後,當天先給他看DVD跟書,玩具先收起來不讓鴨捲看到。過幾天他就會一直指著書上玩具的照片問大人那是什麼,這時候再拿出來他就很驚喜XD這個月份送的野餐盒,可能因為他真的想要很久了,給他的這20幾天以來幾乎天天跟野餐盒形影不離。(老實說第一眼看到這玩具覺得很不怎麼樣啊XD) 而沒有DVD介紹的玩具,即使有巧虎圖案也不一定得他歡心,例如這個投球練習組,是我另外跟人交換來的,所以沒有當月份DVD介紹,本來以為鴨捲會非常喜歡,我也經常不斷反覆玩給他看,結果竟然是興趣缺缺~   ==============================================  缺點 1.小孩會對DVD上癮 原先鴨捲對教材的書跟玩具反應很好,所以我訂了2個月都沒給他看過DVD,後來才想拿出來看一看,頻率約1~2週看一次大約看到第四次他開始上癮,要把DVD收起來會非常生氣哭鬧,平常沒事也會指著高高的CD櫃要我們把DVD拿下來給他看。經由與他溝通後,我們改為一天看一次DVD,每次放完再讓他放巧虎CD聽,CD則不限次數可以一直播放。 所以我也建議等到寶寶到達可以簡單溝通的程度,再讓他看DVD。 鴨捲有幾次看完DVD的哭鬧,讓我有些後悔訂閱巧連智。 目前經過彼此的妥協後,已經可以達到一天看一次、看完不哭鬧,之後會不會得寸進尺還不清楚, 2.CP值 一開始收到教材,鴨捲還沒迷上時,我認真的思考如果是單純這樣一本厚紙書、一片DVD、一份玩具放在賣店,一組400元我會買嗎?把訂戶禮、介紹禮等額外贈品拿掉,一份400元就是這樣 第一期 第二期 我想應該很多人會猶豫吧XD當然月刊型的教材不能這樣看價值,不然如果把它想成是一天30分鐘、隨叫隨到的保姆,那簡直太便宜了。 3.依賴性 這點我實在很難劃分為優點或缺點,就姑且歸為缺點好了。鴨捲對新訂戶送的那隻巧虎手偶非常依賴,起床第一件事要找『打嘟』(發音不標準的巧虎),一回到家也馬上找巧虎,睡覺床伴小海馬也被巧虎取代。害我每次要丟洗衣機還要看當天太陽強不強,能不能半天就曬乾。 不過有2件事鴨捲在迷上巧虎布偶之後改掉, 一是吃手指的這個習慣,吃到1歲7個月幾乎沒事就在吃手指,愛抱巧虎布偶之後漸漸變少,現在幾乎看不到了。二是本來他很喜歡亂扔布偶,現在卻把眾布偶當朋友,還會辦家家酒請他們吃假點心。之所以會歸為缺點, 是我非常不希望像朋友說的,以後要小孩做什麼事得祭出巧虎才有用。這點建議有疑慮的家長可以看看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的這篇文章(雖然還沒發生,但要盡力避免。) 4.洗腦旋律 由於學齡前小孩很適合單調且重複的教學,當然巧連智的旋律都是製作的簡單且朗朗上口,造就了本人現在走到哪腦中都重複播放著『我愛唱歌~你愛跳舞~唱歌跳舞真有趣~』等洗腦魔音。 5.似乎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買單 鴨捲對巧連智的接受度是超高,不過我的周圍還是有朋友小孩對巧虎沒興趣,當然家長的引導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助力,結果還是要端看各人囉~ ============================================== 最後是第一期新訂戶會收到的東西,訂6期以上會有一期400元的價格優惠,單買一期會比較貴。15期則另外有加贈禮物,所以一口氣就訂了15期,但是拿到時會覺得15期加贈禮滿空虛的。 預約禮是每月的截止時間前下訂可以得到的禮物,好像每期都有,但內容都不同,我看過最優惠的是遊戲屋玩具,我的是IC音樂書+巧虎DVD精選輯, 其實我現在喜歡這些音樂、影音類的贈品大於玩具,所以大家也可以看自己有興趣的預約禮再從當期開始訂~ 15期的加贈禮,一個光碟收納包+音樂CD精選輯。雖然有點虛,不過也算實用啦~之前拿到的體驗DVD跟CD都可以收納在這個CD包內。CD鴨捲倒是很喜歡~ 第一期會收到的東西,加上預約禮、新訂戶禮,加起來挺豐富的 我個人對巧連智的觀感,最初一個月是『哎~真的有這個價值嗎?』變成『啊~好像寶寶真的很喜歡喔!』再來轉化成『唉...有點後悔訂巧連智,吵著看DVD的小孩有夠煩』到現在大人跟小孩都對這份教材上手,可以和平共處XD目前上面列出的缺點大部份都克服了,加上確實有感覺到學習效果,結論算是滿慶幸有訂這份月刊~   鴨捲媽的育兒生活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鴨捲媽的育兒生活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先學習避免衝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2016年02月22日 / 作者:專題作者 孟慶庭

    父母要如何學習與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呢?首先我們應先學習避免與孩子產生衝突,想對孩子釋出最大善意來溝通,得先避免出現衝突,才有機會好好說話,父母必須先去思考了解到為何小孩子會做不到這項要求呢?而不是一直在想要如何去教育他們,學會先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做剖析,避免責備式的溝通才能夠真的建立有效解決與孩子間的溝通問題。在為人父母的溝通上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我們以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們進步,我們往往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感到心急,但是小孩的能力再怎麼快也快不過我們父母,千萬不要以我們的眼光態度去推著他們學習,沒有人喜歡做什麼都被盯著、被碎唸,在溝通的學習技巧上父母要學習適度放下,而非急著要小孩做怎樣的學習改變,只要願意等一下,孩子總是會進步做的更好的,以看見孩子的進步給予讚美也是溝通避免衝突的良方。   避免「命令式」的溝通方式你考不好,我就不准你怎樣….…這是幾乎每個家庭可能會不經意就犯的溝通模式,也是與小孩子造成溝通問題上的起因之一,身為父母我們往往不經意的就用「命令式」的溝通方式要求孩子,自然會引起與孩子的衝突與反抗。小孩子在自我成長階段常會有自我主見且反抗權威的行為,要改變他們的行為想法不容易,尤其是用命令式的溝通方式有可能會造成更大反效果。釐清溝通目的和方法父母應該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引導者這個角色,以引導孩子的方式建立出真正與親子做出討論溝通來解決問題,用正面的言語互動來引導孩子去自己思想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是會造成哪些的正負面影響,可以藉由緩和的情緒以我們的立場看法先剖析給小孩聽也由小孩子的立場去思想述說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決定,然後親子間一起討論分析,記得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而非預設我們大人的立場給予既定的否決,在這樣的溝通過程中也會讓孩子們學習到為自己決定的結果負責。   記得喔,用善意搭起溝通橋梁,以正面的言語讓孩子接收到善意的訊息,使孩子們的感覺及想法可以抒發出來,避免遽下判斷一昧地否認管教,方能避免與孩子間的衝突,創造出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喔!

幫寶寶按摩,讓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更好,也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

2017年01月19日 / 作者:小兔娘

嬰兒按摩,對高需求寶寶來說很有幫助。   讓寶寶習慣按摩,一方面是安撫,  另一方面,在媽媽抱著的時候一邊被按摩,  之後,就有機會可以慢慢的,慢慢的,接受只按摩但不抱抱,  至少我們家小兔子不再堅持睡在媽媽牌床墊是這樣過渡成功的。   .   很長一段時間,他睡覺時要媽媽按摩腳。(喜歡按摩腳從還不會講話時就強烈表達,直到大了都是!)  遍尋各種幫助睡覺的方式,當然少不了舒眠精油。  掌心搓熱,用最單純的基底油或小麥油,加上一滴舒眠精油   小傢伙一邊聞著香香油一邊聽音樂一邊讓媽媽按摩腳,可以情緒穩定許多的睡覺。  從小就讓媽媽按摩的小兔子,也學習到幫人按摩會讓人感覺舒服,  雖然小手還沒什麼力氣,但是心意滿滿啊!   現在有時陪睡就會要他幫我按摩或是搥背,常常槌到小傢伙打著哈欠問我:   『媽媽...你覺得好多了嗎?可以了嗎?』  然後累到倒頭就睡。  比起我想盡辦法哄睡好太多啦!   .   當時記錄下學習嬰兒按摩的手法,分享給有需要的媽媽們。   時間:2011.11.08   年齡:5M13D   我家小兔子很幸運,要喝母奶就有很多貴人協助媽媽順利哺餵   高需求諸多難搞,有資料有專業有朋友協助  尤其最近又有高手親自針對小兔子的喜好,  教導爸爸媽媽怎樣藉由各種按摩手法安撫寶寶,  讓他情緒穩定,讓他好睡覺,真的很幸運很幸福!   連爸爸都說,感覺我們家的高需求寶寶已經慢慢長大,轉變成中需求了!   .   寫下最近兩堂學到的按摩手法,一方面是讓自己記得  另一方面也是提供給眾家親朋好友們,希望大家的寶寶都能分享。   對了,這些個按摩手法,不一定要用油或乳液  因為冬天快到了,不可能把寶寶脫個精光來按摩   按壓的手法可以隔著衣服,需要推的,可以在洗澡的時候用肥皂推  如果夠溫暖,可以脫衣服用橄欖油(廚房煮的就可以啦~)、純植物油(不要複方的唷!)   至於 X生嬰兒油是礦物油,比較不推薦,其他嬰兒乳液我個人是覺得放了許多香精,不喜歡。   .   背部按摩--   1.手掌慢慢的沿著脊椎一吋一吋往下按  2.由上往下緩慢的按壓移動   *可以在抱寶寶的時候就一邊按摩   .   屁屁按摩--   1.從股溝往單邊屁屁畫圓,兩邊屁屁輪流  2.從股溝往上畫圓到髖關節,兩邊輪流。   ( 我家小兔子很喜歡屁屁按摩,比背部按摩還能安撫他!)   *背部和屁屁的按摩都可以在直抱寶寶的時候同時操作,   *如果是爸爸的大手抱寶寶的話,也可以把寶寶趴著用手臂托住這樣按摩喔!   .   胸部按摩--   1.用手掌慢慢的從頸部往下按到腹部上方  2.塗抹一點油在手上,慢慢的由上往下按壓  3.從胸部中間下方為起點,用手掌緩慢的畫愛心按壓  4.用手掌畫對角斜線,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反正就是對角斜線啦!)   *胸部按摩可以緩解寶寶感冒呼吸道不舒服的難受。   .   腹部按摩--   1.從肋骨往下,用手掌慢慢的按壓腹部  2.塗抹一點油在手上,從寶寶的右下腹往上,右下腹往上往左、右下腹往上往左往下,     也就是倒著寫"I L U"  (I Love You),緩慢的按壓,可以幫助便秘、脹氣不適的寶寶。   .   腳部按摩--   1.一手握著腳底,另一手用掌從大腿往腳踝方向按壓。     (六個月以下的寶寶要避開按壓膝蓋,因為膝蓋有很多神經刺激,對六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負荷太重)   2.一手握著腳底,另一手由上往下順撫   3.用兩手大拇指像剝開東西一樣,由上往下按壓腿(此手法也可用於手臂)  4.腳底板跟腳趾頭連接處,可以用大拇指按壓  5.腳指頭指甲到第一關節處,也可以用手指按壓  6.腳踝內外側用大拇指畫圓按壓  7.讓雙腳屈膝往腹部縮起來,再輕輕把雙腳拉直。然後再縮起來雙腳往左,回正,拉直,     反之亦然。 (此動作可以消除寶寶脹氣的不舒服,我們家小兔子很愛!)   8.大人雙手掌狀,像鑽木取火一樣搓寶寶的大腿小腿(手臂也可以)。     (這是我家小兔子的最愛!!一搓就心情大好!)   .   附註:   1.以上每一個部位的按摩,下面的1.2.3...點都是可獨立進行,不需要按照順序  2.完全看寶寶喜歡什麼,就可以多按摩寶寶喜歡的手法。     如果寶寶不喜歡,就不要強迫,可以過一陣子再試試看。   3.按壓和撫的動作,都需要有一點力氣,不能輕輕摸。     輕輕摸對寶寶來說反而是干擾,尤其類似騷腳心的這種搔癢,對寶寶很不好。   .   多幫寶寶按摩,據說可以讓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更好,也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   還有最最直接的馬上就看得到的,就是寶寶舒服的笑臉啦!!   高需求寶寶之父母求生記 臉書粉絲頁        ★此為 小兔娘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Next >
新聞
  • 嬰兒搖晃症,兒童虐待:永遠的痛
  • 減肥外食輕鬆吃 清粥小菜篇
  •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切的基礎
  • 台美親餵文化大不同
熱門排行
  • 1.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讓小寶島的臉花花了
  • 2. 母親的心理煎熬-自己基因讓兩個兒子都患有蠶豆症
  • 3. 三歲以前的嬰幼兒,不能搖晃,以免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 4. 女孩兒們最煩惱的陰道炎問題,知性美女醫師為你解惑!
  • 5. 寶島叫賣哥葉昇峻 回頭浪子遇上豪爽女孩的愛情成家故事
成長百科
<
>
Copyright (C)2015 優績利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Lyons

首頁

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餐

臍帶血

問答指南

好康優惠

生活

電子報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