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答指南
  • 好康優惠
  • 生活
  • 電子報
  • 登入/註冊
  • 母嬰健康
  • 媽媽經
  • 專家
  • 雜誌
  • 時事議題
  • 專欄主題
  • 成長特派報
  • 名人星空館
  • 關於我們
新聞頁面 /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每一件衣物,記錄著成長的魔力,在父母的感情流裡,溫存著。

2018年01月24日 / 作者:醜爸工作坊

身為一個歐爸,要了解孩子的成長發育,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像我爸一樣在牆上量身高 (還要注意小孩子有沒有偷墊腳),也不是每年在同個地方同個姿勢照相 (我非常厭倦要一直叫小孩看鏡頭),而是 洗衣服。 在正式進到洗衣服前,要先講講收髒衣服這件事。 首先,什麼叫髒衣服? 穿超過三小時的? 今天穿過的? 看得到有污漬? 有穿去遊樂場的? 臭臭的? 媽媽說了算的? 如果意圖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允許「一髒原則,各自表述」,五個人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到底這件該不該洗地獄」:永遠都有流落在外的衣服褲子襪子內褲內衣,永遠都有人說我最喜歡這一件每天都要穿,永遠都有人說我等一下就撿起來,永遠都有人說我剛剛聞過一點都不臭…永遠的永遠,輪迴都有盡頭,世界更有末日,為什麼把衣服丟進洗衣籃裡架尼啊難難難難難??!!! 跟收集髒衣服比起來,洗衣服可是簡單多了,因為.......就是丟進洗衣機裡啊XD。 不過也是結了婚,我才知道女孩兒的襪子跟小褲褲要分開洗…這的確是臭男生很難想像的一件事;而且女孩兒還有很多嬌貴地如天仙般的衣服,要先包好、或是根本不能丟到洗衣機裡,這也是差點用生命為代價所體悟的真理。 晾衣服最難受的莫過於「硬塞傲」的問題了…若是洗之前不先把衣服整理好,晾衣服時也是得一件件翻,尤其還有些一定要翻過來洗的......其實好好盯著他們,也就正常地脫衣褪褲,不至於衣服翻得亂七八糟;或者要洗衣服前十二道金牌召來,三隻排好衣褲襪一件件翻好整好……但有時看著孩子因為急著去玩、或就是這麼給忘了,灑了一地的小衣小襪,倒也是繽紛可愛~~頭一搖、氣一嘆……罷了 。 ……… 衣服收下來,整理、摺好,倒是能療癒一天七零八落的心情。 小小的紗布衣、包手套、究竟是包子還襪子分不清的初生嬰兒襪,轉眼間,已經變成小學怎麼看都覺得不順眼的運動服、跟很難湊成對的各種卡通人物襪子。紗布衣包著的那個好小、好嫩,眼睛還睜不太開的小嬰兒,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擁入懷中。這時,特別能體會「無論你們多大,都永遠是我的小孩」這句話的真義。 拿起老三的連身裙,也想起姊姊同年齡時的模樣,還有當時傻不隆冬的兒子,穿著專屬小小孩宇宙無敵可愛的車車連身睡衣。 原來,這就是孩子的成長,在父母的感情流裡,溫存著。 每一件衣物,記錄著成長的魔力,令人心醉神迷。 雖然從收集髒衣服起就是場硬仗 但也許,再洗個1500回,孩子就都長大了吧? (真是令人崩潰的結論啊~~~XDDDD。)  ★此為 醜爸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醜爸工作坊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本文圖來源網路

過年掃除太用力 「媽媽手」增2成

2016年02月04日 / 作者: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

年節將近,不少主婦因清理家中環境時,手部過度用力造成麻痛就醫,最近因此到彰濱秀傳醫院骨科部就診人數增加二成... 原文網址: 點我看更多 本文節錄自udn聯合新聞網 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您  

媽媽,你知道嗎?這裡有好多書哇!

2016年11月21日 / 作者:王雙雙

看過電影或漫畫,小孩為了安全感,從兒時起就特別鍾愛一個玩偶,或是一條被子,走在哪裡都形影不離,或許是我給予的愛足以充實,讓女孩們未覺「安全感」這一塊有所缺失,她們給一隻玩偶娃娃取了好聽的名字,每一隻被她給予的愛都是平均的滿分,一如她們熱愛的圖書一樣。 大女兒大班時期已經有了非常好的閱讀概念,像是自己壘建的閱讀城堡,裡面有她自己選擇的書目,適逢兒童節或是她們生日時,我都會送禮物給女孩們,女孩對於圖書饒有興致,每次都很興奮地說:「送我一本書吧。」 為了尊重她,我帶女孩去書店自己選擇書,以往都是跟著我去逛書店,以我列出的書單出行的姐妹倆,突然面對長長的書架發出了連連的驚呼:「哇,好多書!」 我提議:「姐姐,你要不要自己選一本你想要看的書?」小女兒見此也詢問我:「媽媽,那我呢?我可不可以選一本書呢?」「好,你們慢慢選,我等你們。」 得到我的同意,女孩們都很開心,不久後,她們就在書架前猶豫起來,因為每一本書的內容看起來都格外誘人。我給她們建議:「可以選擇一本回去,等這本看完了,再來挑選下一本,反正書店永遠都在呀。」 就這樣,女孩原本的小書架被塞滿了,我先後購置了兩個書櫃亦都逐漸被圖書餵得飽飽的,近期在家中整理書,又為她們添了一個雙層的書架。 位於家附近的圖書館,四層樓建築的館內藏了很多的好書,圖書館寬闊明亮,一樓的整個空間都是為兒童閱讀準備的,圖書種類繁多,讓她們的選擇更多元且豐富。 兒童的閱讀場所是開放式的,在假日時期總是人潮眾多,但其中不乏有些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只為消磨時間,那些孩子們誤將閱讀場所當作是自己的歡樂天堂,在裡面成群結伴地奔跑玩樂,不亦樂乎,若非管理員出面制止,這些孩子的撒歡行為很難就此停止。 我也曾經試圖勸那些孩子們安靜地讀一本書,但是孩子活潑天性使然,加上父母視若無睹,更是讓他們有了理所當然在圖書館內結伴歡鬧的理由,身為旁人,我們似乎沒有辦法過多「管教」,但值得我慶幸的是,不管那些孩子使出什麼樣的方法誘惑我家女孩加入他們的陣營,女孩們紛紛搖頭表示拒絕。 在圖書館待的時間久了,我們認識了一個男孩,每一次,他都能順利地在兒童閱讀場所邀請到玩伴跟他一起加入各式的玩樂戰局,雖然被女孩們一次次拒絕,男孩還是不死心地一次次嘗試,再一次次悻悻然離開。某次,男孩順利揪到三五人等,他很得意地湊到我看書的女孩們前:「我們要玩大風吹,很好玩喔,你們要不要?」女孩們很堅定地搖頭表示拒絕,男孩故意挑釁:「如果我跟他們玩起來了,你才覺得好玩想要加入,我就不會歡迎你們嘍。」 坐在一旁看書的我正想發聲,沒想到小女兒此刻一臉笑意地站起來了,男孩覺得自己策反成功,正準備鼓吹大女兒也加入他們遊戲時,小女兒站起來把手中的書遞給男孩:「這本書我看完了,很好看喔,你要不要看?」 男孩當然沒有那麼快跟女孩和解,臉上頗有怒氣地推開了小女兒遞過去的書,小女兒也不覺得委屈,她很安靜地坐回地板上,找一個合適的坐姿繼續低頭看書。 那個男孩呢,帶著他召集來的人很快投入了大風吹的遊戲中,然而遊戲玩得並不順暢,帶頭的男孩很快就放棄玩樂,將一隊人馬解散,我的視線悄悄跟著他,不久後,他從書架中抽了一本書,隔著女孩幾公尺外的位置坐下來,相安無事地度過了一整個下午。 那個下午過後,很少再看到那個男孩,我們為他設想了幾個沒有出現的版本;版本一,或許他覺得圖書館無趣,都沒有人願意陪他玩,他轉戰別處找人陪他玩大風吹,但我跟女孩們都更傾向於第二個版本,或許他正坐在圖書館的某個角落裡,低頭專心看著書,而他的腳邊,應該疊放了很多的書吧? 我在鎮上生活長達六年的光景,卻鮮少去逛坐落在小鎮一角的二手書店,某次因為要去找一些舊書的資料,我踏進了那間二手書店。 那天淘得的舊書讓我如獲至寶,很多書在市面上都已經買不到了,我卻可以藉此機會得以珍藏。因為這樣的機緣,我常帶女孩們去那間二手店裡淘書,有一次,正當我跟女孩們為淘得一套連環畫而欣喜不已時,竟又見到了當初在圖書館裡淘氣玩樂的小男孩。 這回,他坐在書店的角落裡,腳邊放著大摞的書,低頭痴迷看書的沉醉模樣,跟當日在圖書館裡,小女兒拒絕他繼續玩樂低頭坐在地板上的坐姿如出一轍,見到女孩,男孩的嘴角慢慢有了一點微笑,他將手裡的書遞向女孩:「要不要看?內容還不賴喔!」「謝謝。」我向他道謝。男孩的笑意變得濃烈了,很大方地回應我:「不用客氣。」 有人將自己未來要出發的方向,在地圖上做出標誌,提醒自己將會前往那裡來一段瘋狂的旅行,我雖未帶領女孩們在每一片疆土之上踩下我們的足跡,卻陪伴她們在城市的大小書店、圖書館及有著各種故事傳承的二手書店裡挖起了知識的寶藏,我們記憶中的書店藏寶圖,或許早已滿滿記載了屬於我們的標誌。 若是女孩們未來對於旅行也十分嚮往,我希望她們對於書的渴望依舊,不管去往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最先踏足的首選是那裡的書店,我期盼她們與我分享:「媽媽,你知道嗎?這裡有好多書哇!」  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連載7 傾聽,除了用「耳朵」,更要用「心」。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可以快速地抓住他們想要對你透露的「關鍵字」。 有多少家長是以「藉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的呢?請記得:「傾聽」的最終目的,不是「說教」,更加不是「批評」,而是──「理解」。 作者王雙雙 作者、編劇。江蘇人,現居臺北。 2007年開始創作小說,出版小說逾十部,以半夏及重光的筆名出版小說,作品包括《彼若盛花》、《七年》、《好姑娘永垂不朽》、《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半島微光》等。 出版社: 時報出版出版日: 2016.08.30 分享網址:https://goo.gl/mOxdcn 本文圖片來源flickr

孩子小小年紀就說謊?先別急著指責,首先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

2016年11月30日 / 作者:雅媽的家

幾個月前我們邀請了老二瑪雅中班的同學跟他爸爸到我們家吃晚飯。餐桌上雅爸隨口問小孩: 你們兩個在幼稚園吃飯是同一桌嗎? 瑪雅當天跟這個同學玩得高興,開口就回答說:「是,我們坐在同一桌」。瑪雅的同學馬上說: 「瑪雅妳說謊,我們沒有坐在同一桌」然後他轉向我老公說: 「瑪雅說謊」 面子掛不住加上情緒受傷的瑪雅馬上就哭了起來: 「我沒有說謊,我沒有說謊…」 雅爸很平穩的跟瑪雅的同學說: 「先不要說她說謊,要聽完她整個想法後再來說。」雅爸轉頭問瑪雅:「你們是以前坐在同一桌過,還是目前坐在同一桌,還是妳希望你們會坐在同一桌?」瑪雅說:「我們以前坐在同一桌,他今天中餐也跑來我們這桌吃飯,而且我們現在也坐在一起啊。」 聽到瑪雅的答案,雅爸笑了:「妳可能誤會了我的意思,我問的你們目前在幼稚園吃飯時有沒有坐在一起」 (我跟雅爸知道幼稚園的生態,瑪雅的同學是屬於吃飯吃很慢的那一型的小孩,可能中餐後要打掃了他還沒有吃完,被老師趕到別桌去)雅爸跟她同學說:「你看,瑪雅說你們同一桌的意思是你們以前坐在一起過,而且你偶爾會在吃飯的最後跑去瑪雅那桌吃飯」她同學繼續很堅持的說: 「可是我們中午不坐在同一桌,她說謊。」這時她同學的爸爸也加入討論的行列: 「就我來看,你們兩個都沒有錯,也沒有人說謊。瑪雅,小克目前在幼稚園吃飯時沒跟妳坐在同一桌對不對? 小克,你偶爾會在吃飯時間的最後坐到瑪雅那一桌去對不對? 很好,這樣可以結束這個有沒有說謊的話題,下桌去玩耍了?」兩個小孩點了點頭,不是很高興,也不是很接受的下了桌。開始玩耍之前,我們還是聽到小克跟瑪雅說: 妳說謊,妳是說謊家。瑪雅大叫說: 我沒有說謊,我沒有說謊… 四、五歲,正是開始經歷人生第一次社會化的年紀。在這個之前,他們想的,他們要的,就是真實的。三、四歲的小孩看到飛機跟大人說: 我曾經開過飛機。大人會哈哈大笑。但不知是過了那個點,小孩明明想的還一樣,大人跟同儕卻開始指責他說謊……對於小孩而言,他想的還是真實的,突然被扣上「說謊家」這樣的負面大帽子,真是令人吃驚跟難以接受。 我在帶中大班時,班上曾有小孩一大早跑來跟我們說他明天要去美國的迪士尼,園長噢了一聲,開始問他到迪士尼想要玩什麼,看什麼。十幾分鐘裡,我們聽到小孩對於遊樂園的無窮想像,後來園長還跟我們說,她要打電話去迪士尼告訴他們需要研發怎麼樣的新遊戲。 那個小孩有沒有要去迪士尼? 並沒有;有沒有人說他說謊?也沒有,在這個年紀,那個也不很重要,重點的是小孩這樣講話時,他腦子裡真的在轉動的是什麼。 當然這個年紀的小孩已經清楚傳達真實訊息的能力,這也是造成很多大人以為這個年紀的口語表達只有真實訊息的錯誤想法。四五歲正是思緒飛揚,創意無創的年紀。如果大人不在第一時間以:「你說謊」擋掉小孩的話,而是認真耐心的聽聽小孩的想法,常常可以挖掘出小孩無限想像的世界來,那也是以色列幼教師培中不斷提醒中大班老師的一點。   最後,這個年紀的小孩偶爾也會選擇不說實話,如果他們知道說實話對他們沒有好處,隨便說說可以讓他們不用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像是我家老二,常到了要收玩具時就會突然肚子痛或累到躺在地上爬不起來。讓我哭笑不得。這時我會或用同理的方式(那妳要不要去上個廁所或躺一下,等下媽媽陪妳一起收? 兩個人一起做比較快),或用半威脅的方式(那媽媽只好把玩具堆到妳床上,妳休息好了之後再起來收拾了!)來處理。但我不會指責她說謊,她懶惰。負面的詞彙用得愈少愈好。 而人類總是有趨吉避凶的能力,那是本能,不需要太社會化就會做。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因為害怕被處罰而不敢說實話。在指責小孩年紀那麼小就謊話成篇;感嘆這時就如此,長大還得了等極道德的論述之前,不如先去好好秀秀跟同理小孩那顆害怕、膽卻,沒有空間講清楚自己想法的心吧!   雅媽的家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雅媽的家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吃黑巧克力對健康有所助益?!原來是因為巧克力內富含的「多酚類」......

2016年12月08日 / 作者:呂孟凡 營養師

圖、文:呂孟凡 / FB粉絲專頁:營養麵包   大家喜歡吃巧克力嗎? 近年來應該不少人有聽過,吃黑巧克力對健康有所助益。 而巧克力內富含的多酚類是主要的功臣!   在介紹巧克力多酚之前,首先要認識一下氧化壓力。 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與許多生理機能相關, 包括:有氧代謝、免疫反應、細胞的訊息傳遞、基因表現、細胞分化等。 它也與許多致病過程相關,包括:動脈粥狀硬化,粥狀斑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最開始的致病過程,而氧化壓力大則是造成粥狀斑塊形成以及進展最主要的原因。 其他包括腫瘤生成、神經退化性疾病等等也與氧化壓力相關。   食物中存在著許多可以對抗氧化壓力的物質,統稱為抗氧化物質。 抗氧化物質則可以和體內的超氧自由基反應,保護體細胞不受氧化壓力迫害。 多酚類(Polyphenols)就是最廣為人知的抗氧化物質,而巧克力當中就富含著巧克力多酚;除了巧克力之外,富含多酚類的食物還包括莓果類(berry)。   以下與大家分享幾個巧克力相關的研究: * 一篇德國的大型研究追蹤將近兩萬名35歲至65歲的受試者八年,      發現巧克力攝取得較多的受試者舒張壓顯著地較低,   且發生中風及心肌梗塞的比例也較低。 * 另一篇瑞典的研究則是追蹤一千多位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       發現巧克力的攝取與八年內死亡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也就是說,巧克力攝取得較多的病人,死亡率較低。 * 給有抽菸的健康男性吃市售的74%黑巧克力之後,     觀察到血流介導性血管擴張(flow-mediated vasodilatation)有改善的狀況,     且從攝取巧克力之後的2小時就有所改善,效應可持續到8小時。   除了上述的研究之外,多酚類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指標的關係也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 攝取多酚類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舒張壓、增加高密度膽固醇。 甚至有研究指出,可可(Cocoa)可以避免低密度膽固醇氧化, 因此具有抗動脈粥狀硬化的能力。 攝取巧克力對血管也有保護效果, 學者推測此效果也是來自於巧克力內的多酚, 多酚類物質可以促進一氧化氮(NO)的生物活性, 活化一氧化氮生成酶(NOS), 達到抗發炎、抗氧化、抗血小板作用(anti-platelet effects)的效果, 進而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壓。 (註:一氧化氮具有放鬆血管的功能)   講了這麼多巧克力的好處, 喜愛巧克力的朋友是不是覺得賺到了要多吃一點啊? 最後還是要不免俗地來個營養師的小叮嚀, 記得選巧克力的時候選擇純一點的黑巧克力, 才可以避免過多精製糖的攝取, 此外,巧克力本身脂肪含量高, 吃太多還是會胖的喔! 所以,再怎麼喜歡巧克力,還是要適量攝取!   參考資料: Buijsse B, Weikert C, Drogan D et al (2010) Chocolate consumption in relation to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German adults. Eur Heart J 31:1616–1623. Janszky I, Mukamal KJ, Ljung R et al (2009) Chocolate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a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Stockholm Heart Epidemiology Program. J Intern Med 266:248–257. Hermann F, Spieker LE, Ruschitzka F et al (2006) Dark chocolate improves endothelial and platelet function. Heart 92(1):119–120. R Paoletti, A Poli, A Conti, F Visioli - 2012 - Springer. Chocolate and health 營養麵包 呂孟凡 營養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呂孟凡 營養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專業醫師分析 嬰幼兒的特色疾病-川崎症

2016年12月13日 / 作者:許振東 醫師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生許振東醫師    口述 文字工作者 陳亞南    執筆 本文轉自財團法人大大之愛癌症基金會                                                                                                    敬愛的許醫師:您好!            我的小孩今年三歲,沒有特別症狀的發燒了兩天。我聽說兒童高燒不退是 不可輕忽的,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發燒,所以也最令為人父母擔心。              因此我趕緊上網一查,發現高燒不退有可能是川崎病,會侵犯心臟的冠狀動脈導致生命危險,嚇得我坐立難安。             於是我趕忙帶孩子去看醫師,還掛急診。我焦急得不得了,可是醫師說還要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症狀,要我在這一兩天內注意孩子身上有沒有脫皮、紅疹、有沒有眼睛充血,有沒有⋯⋯等等一大堆症狀,然後才能診斷是否為川崎病。             因此想請問醫師:川崎病除了發燒之外,還有哪些症狀呢?從身體外觀看是不是很容易觀察出來的呢?            醫師說高燒不退有可能是川崎病,但也很有可能不是。            我聽了一方面慶幸可能不是川崎病 另一方面也害怕萬是一川崎病時該怎麼辦呢?為什麼會得到川崎病呢?是平日疏忽了什麼嗎?                  很多疑慮都要請醫師告訴我們。謝謝您!   焦急的病童家長上                                                                                                                               焦急的病童家長及讀者:  大家好!         由於現代醫學知識的取得容易,所以平日大家能聽聞很多病名,也從中稍稍了解一些病狀。這本是好事,然而一旦自身或家人有些微恙時,不免疑慮附會,就導致過度憂心了。     幼童不明原因高燒不退,謹慎求醫,這是正確的態度。不過臨床上, 有些診斷還是要耐心等待其他症狀出現後才能確診,消極的可以避免不當治 療,積極的可以對症下藥、維護健康。        因此,這ㄧ專章將詳細完整的解說這個對兒童相當重要的疾病-「川崎病」。    壹、認識川崎病 ㄧ、 何謂川崎症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它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血管炎,在皮膚﹑結膜、 口腔﹑頸部淋巴腺等部位出現病變,故又稱之為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川崎病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是現在兒童罹患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 因為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特別容易侵犯心臟的冠狀動脈,而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養分的主要循環系統。一旦血管發炎影響到冠狀動脈,就會造成幼兒心臟問題,導致生命危險,甚至猝死。       為什麼這種全身性血管炎會稱為「川崎病」呢?    因為這個疾病最初是由日本川崎醫師於1967年首先提出報告,其後陸續發現亞洲人也盛行這個疾病,而在西方人則很少。        目前世界上川崎病發生率的前三名國家皆在亞洲,分別為:       1、日本       2、韓國       3、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800例。      二、流行病學             從流行病學上來看川崎病,此病好發在 5 歲以下的幼童身上,5 歲以上的孩童則少見。        男童多於女童,比例約為:  1.5 :1。        季節上,則夏季多於冬季。    貳、川崎病的症狀        川崎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血管炎。因為原因不明,所以 臨床上的診斷,不是依照某種特定檢驗或檢查來斷定,而是依據症狀符合幾個標準來診斷。         典型川崎病診斷依據的臨床表徵,包括:         一、 發燒:超過5天以上,通常會高燒超過39℃以上,而且發燒時通常沒有伴隨其他先驅症狀,不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發,就只是純粹發燒 5天以上。           二 、 四肢肢端的變化                 發病初期,病童手、腳掌會發生紅腫、疼痛的現象,甚至會因此不想走路。約發病10天至兩週後,手指腳趾的尖端呈現膜狀的脫皮,甚至出現手掌、手背、腳掌、腳背整片脫皮的現象。            三、身上有疹子             身上出現紅疹,疹子呈各式各樣,點狀、片狀都有可能。             至於疹子出現的部位,從頭到腳都有可能。             然而,這種疹子,基本上不會有癢痛的感覺。             另外在幼童之前接種卡介苗的部位(通常在左手臂上方),周圍會出現一圈特別紅腫的疹子;有些小朋友的肛門也會有紅腫及脫皮現象。          四、眼睛紅腫充血          川崎病的特色之一表現在眼睛,眼睛雙側眼白的部分充血很紅。           然而雖然很紅,但卻少有分泌物,可說是非化膿性的結膜炎。                   五、口腔、黏膜的變化               簡單說是嘴巴的變化,嘴唇乾裂、口腔很紅,舌頭出現草莓舌。              所謂草莓舌, 指的是舌頭上的舌苔因發炎紅腫起來,以致整個舌頭看似草莓一 樣。            六、頸部淋巴結腫大                 這種頸部淋巴結腫大,直徑會大於 1.5 公分,臨床上很容易觀察出來。                        臨床上診斷川崎病,除了發燒為必要條件外,其餘五個標準 症狀若有其中四個,就可以確診為典型的川崎病。                       然而,臨床上也有些疑似的患者,主要症狀只出現了其中的兩三個,但是醫師懷疑為川崎病,心臟超音波發現冠狀動脈已經有變化, 對於這種狀況,臨床上稱為非典型性的川崎病。                                 其實,川崎症臨床上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表現,比如關節痛、噁心、拉肚子、 腦膜炎、腦炎、肝功能異常、膽囊水腫或躁動不安等等現象。只是這些不是診斷標準的徵象,但臨床上也需要特別注意。                     叄 、川崎病的病因               從1967年川崎醫師提出第一份報告到今2016年,50年間有關川崎病 的很多研究,歸納指出罹患川崎症的病因可能跟以下三種事物有關:                       ㄧ、  病原體感染             這病症的罹患跟感染有關,但是卻並非跟某一種特定的感染有關, 而是跟很多感染有關係,目前為止仍未找到確定的共同感染源。    二、  遺傳基因          川崎病在東方盛行,而西方則較少。可見這種疾病跟人種有關,換句話說可能是具有某種基因的人容易得川崎病。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雖然說是在某種基因的人身上容易罹患川崎病, 但是有那種基因的人又不一定會得到川崎病,顯示基因在疾病的發生只有部分的角色。     三、免疫系統      簡單說,身體受到某種感染又帶有某種基因體質,於是誘發了體內某種免疫反應,以致讓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血管,因而造成全身性的血管炎。 川崎病就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            在此做一個叮嚀:因為川崎病的病因原因不明,可以說很難預防,因此臨床上要特別小心,家長在遇到孩童有不明發燒時,除了就醫之外,也不要慌張,配合醫師的叮囑,一定能夠找到病原,撥雲現日,找回健康。   至於川崎病的治療與預後,將在下一個篇章為大家介紹。 更多相關文章請進入: 財團法人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 http://www.cancercare.org.tw/index.asp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延伸閱讀 退燒後肛門口脫屑?川崎症惹的禍 ! 孩子高燒要當心 川崎症的治療方向與方式

營養師告訴你 春節體重不發胖指南

2017年02月07日 / 作者:Stella 營養師

[體重管理] 春節體重不發胖指南   每次要過春節的時候,體重管理就成了一個很夯的話題。根據統計,過年期間大部分的人體重會增加兩、三公斤。因此,每逢快過年,我們就會頻繁地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教大家火鍋怎麼吃、年菜該怎麼煮比較健康;以及年節零食熱量有多高、某某食物等於多少碗飯等這累文章。但食物並非春節導致體重發胖的根本原因,吃太多食物只是個”果”,咎其”因”其實是因生活步調亂掉所致。   ▌為什麼平日不需過於擔心的體重,到了春節卻成為沉重負擔?   不管春節還是其他假日,我們所處的環境其實差不了太多:親朋好友是一樣的、吃喝的環境是一樣的(不是家裡,就是住家附近的餐廳)、住的環境也是一樣的(出國過年的人例外^_^)...但為什麼平日大家對體重沒那麼緊張,但遇到過年過節卻變得非常擔心呢?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聚餐應酬的關係,但這個問題我們平日也會遇到;或許有人或說這是因為花生、堅果、餅乾零食等年節應景食物的關係,但在現今社會裡,這些”應景”食物其實並不應景,包括年糕、年節禮盒裏的食物,大部分我們平日也買得到、吃得到。所以為什麼過個年節,體重總是會胖起來呢?根據Stella以前多年的一對一減重營養諮商經驗來看,年節體重之所以會胖,主要在於"亂"~亂掉的生活作息、亂掉的飲食作息,以及亂掉的心與態度。 *原因一:假日真是個大問題~讓生活步調亂掉的放假日!   假日之所以會影響體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會讓我們生活作息亂掉。以春節為例,我們可能會為了跨年、圍爐守歲、和親友從事感情聯繫活動(打牌)而導致作息大亂;或因難得放假不需上班上課,而採所謂睡到自然醒、想吃才吃的悠閒生活。因為生活作息亂掉,順帶讓飲食作息也跟著亂掉,因而導致亂吃或過食的結果。另外,由於放假時大部分人的生活型態較傾向靜態,也就是少動多坐的型態。因此,在連續多日"動得少、吃得多"的狀況下,結果就是體重向上攀升。   *原因二:面臨糟糕的狀況~和一直想吃的慾望對抗!   平日,我們的作息多半是跟著工作或學習走,不管你是上正常班、晚班,還是輪班,基本上身體已經適應了你所處的環境,並因應該環境而養成了一定的作息習慣,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吃飯大概會是固定的。而在這樣固定生活作息下,我們也有一套固定的飲食習慣,我們所吃的食物及其所含熱量大致上都差不多,因此讓我們一直維持現有的體重。所以,除非是有刻意在減肥,否則在固定的生活與飲食環境下,一般人的體重大多是維持在某個公斤數正負半公斤到一公斤之間。   但年節或假日時,因上述因素而將生活作息打亂,連帶也影響了原本規律的飲食習慣。例如,平日上班本來是以三餐為主,但春節時可能因前天打牌,或因追劇、熬夜K小說等而變成晚睡晚起。晚起後東摸西摸要吃東西時已經過了用午餐的時間,所以只得翻冰箱隨意找食物吃,或乾脆拿應景的年糕、別人送的餅乾禮盒來打發。這樣亂掉的飲食作息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導致血糖不穩,它大概是這樣發生的: 1.因作息不適當、空腹過久,讓自己太餓而容易吃入太多食物。 2.因錯過飯點,肚子餓時只能以餅乾零食等簡便的食物打發。這類食物大多含大量澱粉、少量纖維與蛋白質,因此容易使血糖上升。 3.因錯誤的食物選擇讓血糖急遽上升,血糖上升後促使胰臟製造大量胰島素來將糖帶到細胞中。(但往往因缺乏運動,無法消耗掉這些熱量,因導致這些多餘熱量堆積在脂肪細胞裏) 4.胰島素分泌過多,反而讓血糖降得太低。 5.血糖降得過低引發飢餓感,並讓你更渴望吃點東西。 6.因想吃或餓了,而隨手抓東西吃-->跳到2繼續循環下去,導致人一直處在想吃東西的惡性循環狀態下。   更別說,過年時大魚大肉會比較多,也會有一些吃得比較豐盛,或聚餐應酬的場合,如除夕夜的圍爐、初二女兒回門宴、和親友聚餐吃飯,或開同學會等。亂掉的生活作息、亂掉的飲食、處在一直想吃的狀態下,然後又遇到較多的大吃大喝場合…這也是為什麼過年體重管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總是很大挑戰的原因。   原因三:高歌”Let it go”,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面對嚴苛的挑戰(或稱挑釁),本來就讓人很容易出現想高歌”Let it go”的心情。而一次、兩次、三次的失控或不小心過食所衍生的罪惡感或無力感,更是讓人容易出現乾脆"年後再來減肥"的想法。而對於許多平日就有在減肥、努力克制飲食的人來說,面對這樣嚴苛挑戰的場合,很容易因”非黑即白”心態,產生”既然沒辦法減肥,乾脆算了”,或”既然已經吃了,乾脆把東西吃完,明天就不會再誘惑自己了”….等的想法,因而讓體重如洪水失控般,過個年就讓體重增加三五公斤。   ▌從根本著手,讓年節體重管理不再成為問題!   當了解年節體重為什麼會失控後,你會發現年節體重管理其實並不難:你只需要依照假日作息來調整你原本的生活作息,不要讓它亂掉;然後再學會一點飲食技巧,懂得面對大魚大肉時怎麼吃比較不會影響體重,自然就不會面臨因生活飲食作息亂掉而讓情緒失控的問題,而就可以把體重穩住下來。   *技巧一:建立以三餐為主的生活飲食   為了維持血糖的穩定,避免亂食並打破上述的惡性循環,在年節期間,不管你今天是熬夜晚起、還是正常作息,一定要學會從不同的作息中抓出三餐的規律來。這可讓你避免因吃錯食物而導致血糖亂掉的惡性循環。   [生活作息的規劃方法] 狀況A:如果你的作息和平日上班上課一樣:依照你平日作息,起床就吃早餐,中午就吃午餐,晚上就吃晚餐。 狀況B:如果你某一天要熬夜,因晚睡而跟著晚起:掌握”餐與餐間間隔4~6小時”、”睡前四小時不要吃東西”,以及”第一餐吃得好、第二餐吃得飽、第三餐吃得少”的原則來調整你的作息。 舉例,如果你熬夜到兩三點才睡,所以會睡到中午11~12點才起床,那麼就在12點吃午餐、6~7點吃晚餐,若當天不會再熬夜,那麼晚餐後就不要再吃東西;但若還是會繼續熬夜到兩三點才睡,那麼可在10~11點(睡前四小時)再吃點東西。但因為這是第三餐,靠近睡前,所以這一餐可以吃得簡單、熱量少一點。   *技巧二:正餐有飯、有肉、有菜,均衡飲食維持血糖穩定   吃正餐時一定要有飯(主食)、有肉(蛋白質)、有菜,因為適當的主食可以提供細胞所需的能量,而醣類在和蛋白質、纖維和油脂食物一起吃的情況下,因吸收較慢,所以血糖上升也會比較緩慢,因此不會促進胰島素過度分泌。另外,飯肉菜搭配著吃飽食感也會比較好,讓我們在兩餐間較不容易餓,因此也較不容易會想要亂抓東西吃。   如果你想要減肥的話,每餐大概吃個七八分飽就好,之後可以搭配點清湯,或無糖飲料來讓七八分飽變成八九分飽。不管熱量高低,盡量不要吃得太飽太脹,因為任何東西都有熱量,即使熱量較低的青菜也是,吃太多還是會胖;其次,吃得太飽容易讓人懶懶累累不想動。   *技巧三:聰明外食,用技巧”減卡”   在所有食物中,油脂是熱量最高的,一湯匙油就有半碗飯熱量,所以不管是在家吃年夜菜,還是出門吃餐廳,吃東西時以「少油」為挑選原則: >在吃肉食時,盡量挑選以烤、蒸、燻、滷、燉、燙、煮、冷盤、湯等較少油方式料理的來吃。例如可以挑蒸魚、烤鴨、鳳梨雞湯等菜色中的肉來吃。 >蔬菜方面,同樣盡量挑選湯裡、煮等較少油方法料理的來吃。不過因為大部分青菜還是以炒的方法來烹調,所以若吃炒菜的話,要利用技巧來減少油脂攝取。你可以盡量以”挑上層”、”吃硬不吃軟”、”大塊勝小塊”的原則來挑選青菜。因為上層的菜比較不會浸泡在油膩的湯汁裡,較硬的部位和較大塊相對吸的湯汁與油水也較少。另外,在吃炒菜時,盡量先將菜汁瀝乾再吃,如果可以的話,拿碗熱水或熱湯,把油膩的青菜先過個水再吃,也會是個很好的”減脂”方式。 >如果是在僅有大魚大肉的場合,可以的話最好另外加點一碗白飯來吃。因為有搭配飯吃飽食感比較好,且白飯沒有油的問題,有了飯可減少油膩菜和肉的攝取量,相對就可減少熱量攝取。 >如果你想要吃年糕等應景點心食物,盡量跟著正餐吃。因為這類應景食物多半為澱粉類食物,單吃很容易引起血糖劇升劇降,導致血糖的不穩定;若把它直接當正餐的飯取代來吃則可避免這個問題。所以把它當正餐的飯來吃(取代飯),搭配蔬菜和肉一起食用。   *其他實用的年節體重管理技巧 1.吃東西時最好細嚼慢嚥,放慢吃的速度。因為當食物進入體內被消化吸收後、血糖會慢慢上升。血糖上升會讓身體有飽感,因此較不容易進食過多。或你也可在飯前30分鐘先吃個水果,讓你在用餐時血糖就先行上升到一個程度,以避免自己太餓面對美食而吃過多。 2.維持口腔的清淡。年節食物口味一般較重,當我們吃了口味重的食物後,只要口水一吞就會讓人回味,而很想繼續吃。因此,若能養成飯後刷牙、吃個無糖口香糖,或多喝水把口中味道沖淡的習慣將有助於避免引發我們一直想吃東西的慾望。 3.穿合身的衣服,或有腰帶的褲子、裙子。透過合身衣服可讓自己產生自覺,較不容易沒知覺而吃個不停,甚至容易讓自己為了維持美好外型與形象而較能克制飲食。 4.如果你是那種太無聊而容易想吃東西的人,那麼盡量安排些事來打發時間,例如去找朋友玩桌遊、逛逛百貨公司、看展覽、看電影等,盡量避免讓自己一個人在家無聊、面對眾多食物而一直在吃或不吃間搖擺。基本上,如果你能掌握上述原則,年節體重的維持將不會是太大的問題。而即便年節有較多的大魚大肉,體重應該也不會增加太多,在年後只要花個3~5天就可把體重快速減回來。   ★此為 Stella營養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Stella營養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牽著彼此~此刻~幸福如同櫻花綻放

2016年05月30日 / 作者:大手牽小手 溫暖照片秀

溫暖照片與故事心情提供者:黃熙容 從大學時,總是在節日期盼並享受鮮花、巧克力、禮物驚喜的我們 並不知道終究有一天 我們會對這些玩意兒不再有那麼多的感動 當我們擁有了生命中第一個寶寶的時候 我們~驀然明白 原來,浪漫是在心裏頭,浪漫是生活裏隨處可見的體貼 原來,小小生命的誕生與成長,才叫人涕零感動 有時候,一抹會心的微笑,一個貼心的擁抱,一雙溫暖的牽手 一個我們彼此都懂得對方的眼神這已是浪漫,已是感動 ! 而幸福,不過是簡簡單單的''莫忘初衷'',最純真的愛 ! 現在我們擁有了2個可愛的小寶貝~ 今年帶著他們一起回南投外婆家探望外婆 路邊的櫻花樹美不勝收~ 牽著彼此~此刻~幸福如同櫻花綻放   【大手牽小手 溫暖照片Show】為成長百科企畫編輯團隊自「跟我們一起大手拉小手 祝福平安不放手 Show照片抽好禮」活動中精挑細選具有故事氛圍的照片,邀請粉絲們分享溫暖的心情故事,照片與文字皆經由粉絲同意授權刊載於此。  

營養師提供營養好妙招, 讓我們一掃連假症候群的憂鬱~~

2017年03月01日 / 作者:梁家瑋 營養師

四天連假後,加上冷冷的天氣, 真的好想繼續被窩一天啊! 好吧!來看看營養師們提供什麼營養好妙招, 讓我們一掃連假症候群的憂鬱~~ #色胺酸 人體之所以會出現易怒、焦慮、疲勞、焦躁不安等情緒,除了外在環境的影響外,體內缺乏足夠血清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血清素是由飲食中所攝取的色胺酸轉化而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靠飲食攝取來獲得。譬如,常見的香蕉、牛奶、堅果等食物,就是不錯的獲取來源。 #維生素B群 想要促進血清素的生成,光補充色胺酸是不夠的,還必須搭配其他的營養素「催化劑」,例如,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素,才能順利的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因此,飲食中適度補充糙米、豬肉、豬肝、蛋黃、豆類、麥片、酵母等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的食物非常重要! #鎂與鈣質 適度攝取鈣質及礦物質鎂,不僅有助肌肉、神經放鬆,同時還有幫助維持心跳規律性,以及緩和焦躁情緒的作用。而三餐中適度攝取黃豆、黑豆、菠菜等含鎂量高的食材;以及富含鈣質的牛奶、豆腐、小魚乾、芝麻等食材,就是相當好的補充方式。 祝福大家都有個美好的 New Start = ) ★此為 營養師的餐桌 Nutrition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寶寶最常說的話是「不要」和「我自己來! 我自己來!」

2017年03月06日 / 作者:修‧母奶媽媽

即將滿一歲半的小修, 最常說的話第一名是「不要」, 第二名常說的話肯定是是「我自己來! 我自己來!」。 他還不太會說話, 或是說不喜歡說話, 但他的肢體語言都能清楚表達~ 每次修爸跟我都會用辛普森的語調幫他配音。 「我自己來!我自己來! 」 像是推車的安全帶要自己扣, 若插手幫他扣好, 他可會生氣! (我是很能理解這種生氣)還有喝飲料的吸管要自己插, 若不小心幫他插下去了, 他寶寶會抽出來重插一次才甘願   ★此為 修‧母奶媽媽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插畫部落客 修‧母奶媽媽 臉書粉絲頁

<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Next >
新聞
  • 嬰兒搖晃症,兒童虐待:永遠的痛
  • 減肥外食輕鬆吃 清粥小菜篇
  •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切的基礎
  • 台美親餵文化大不同
熱門排行
  • 1.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讓小寶島的臉花花了
  • 2. 母親的心理煎熬-自己基因讓兩個兒子都患有蠶豆症
  • 3. 三歲以前的嬰幼兒,不能搖晃,以免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 4. 女孩兒們最煩惱的陰道炎問題,知性美女醫師為你解惑!
  • 5. 寶島叫賣哥葉昇峻 回頭浪子遇上豪爽女孩的愛情成家故事
成長百科
<
>
Copyright (C)2015 優績利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Lyons

首頁

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餐

臍帶血

問答指南

好康優惠

生活

電子報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