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名:處女座 處女座老公其實不應該擺在懶惰排行,處女老公可以說是勤勞排行榜第一名,重視細節與潔癖的程度也會讓人受不了,而且有時候會讓人感覺越做越多像是在瞎忙,所以其實對於處女座老公,反而是要讓他們適度放鬆一下。 第十一名:天蠍座 有個天蠍座老公恭喜你,他們也算是勤勞一族,但是天蠍座老公還是希望他們老婆可以起完成家事,所以身為老婆的你,絕對不可以太懶惰,否則天蠍座脆嘴唸起來可是會讓你爆炸的喔。 第十名:摩羯座 魔羯最算是非常勤勞的,就算懶惰也不會讓你發現,所以外人看起來總是相當忙碌與充實,就算手邊很多事情在做,但其實在摩羯座老公的腦袋裡卻是放空的,很容易出現瞎忙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有效率且明確的老婆幫助他。 第九名:巨蠍座 雖然說巨蠍座老公都非常顧家,是個愛妻排行榜前3名的常勝軍,但是巨蠍老公的居家也顯現在他懶惰的一面,他們熱愛某一項家事像是拖地,但相反可能對於洗衣服很不愛,甚至都不碰,所以這時候聰明的老婆只要拿出溫情攻勢,巨蠍座老公很容易折服的喔。 第八名:雙魚座 雙魚座的偷懶僅會出現在他們的勤勞之後,對於偷懶而言就是一種是常生活的小確幸。所以雙魚座老公的另一半也不需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否則只會讓他們逃避或者是其他反效果出現喔,只要耐心等待他們會把事情都給完成的。 第七名:水瓶座 水瓶座的懶惰並不是不做事,而是他們面對事情總是從容不迫,慢條斯理。明明家事多到爆炸,時間又很少,但他們卻可以老神在在當作沒有發生過,所以水瓶座的另一半最好培養一下你的耐心與脾氣,慢慢地敦促他們一同完成家事喔。 第六名:雙子座 雙子座老公做事情比較容易半途而廢,對一堅持到底的事情比較不願意去做,也不願拿出百分百的實力,所以面對雙子座老公的懶惰,給他們持續的連環Call與忙碌,對於雙子老公來說會比較好喔。 第五名:天秤座 天秤座老公勤勞的時候很勤勞,但懶惰的時候卻也很懶惰,平常的天秤座可以是個優雅的紳士,把事情打理好,但私底下卻是能不做就不做,懶散的很。面對這樣子的情況,老婆可以使出一點口氣督促,他們可是會乖乖的去做喔。 第四名:金牛座 金牛座老公平常就不太勤勞,但是遇到有利可圖或者有興趣的事情,就會變得非常勤勞,所以面對懶惰無力的金牛老公,最佳的辦法就是利誘,像是犒賞一頓豐盛的晚餐,一個美好的約會等等。 第三名:牡羊座 牡羊座雖然是出了名的衝動,不過一旦衝動過去了,牡羊座老公的懶惰也會隨之而來,尤其面對一些需要長時間努力的事情,懶惰蟲馬上跑出來。但其實對老婆的疼愛也是相當多的,只要給一點鼓勵與熱情,羊老公就可以馬上回到戰鬥狀態喔。 第二名:獅子座 獅子老公在家像個大少爺一般驕傲,常常想要申身手指就可以達到目的地,所以獅子座老公要不懶惰其實很難,可以克制獅子座老公懶惰的方法,就是擺出女王的姿態,讓他們知道誰在家事主子。 第一名:射手座 射手座老公可以是懶惰排行第一名,絕對當之無愧,就算家裡已經凌亂到爆炸,他們仍可以無動於衷,絕對不整理。所以要克制懶惰的射手老公,最好的方法就是猛力的責罵,加上自己的勤勞,否則只有責罵是無用的喔。 ❤延伸閱讀: 神準!12星座 當了媽媽之後性情大變?! ★此為 成長百科 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葉酸對我們人體相當的重要,你知道嗎??缺乏葉酸,容易造成疲倦、暈眩、呼吸急促等症狀,而葉酸主要存在於蔬菜類中,對於較少攝取蔬菜類的人們,可以說是相當容易發生缺乏葉酸的情況,尤其是孕婦,特別容易發生,此時的營養大部分都給了寶寶,若不好好補充甚至可能造成流產的可能性。對於腹中的寶寶而言,缺乏葉酸容易導致神經管的缺損,會影響腦和脊柱的正常發育。 附註 成年女性每日的葉酸攝取量大約是200微克,不過這樣的量對準備懷孕或是已經懷孕的準媽媽來說並不夠,(根據衛生署提供的懷孕婦女每日葉酸需要量為400微克),因此要特別注意葉酸的攝取。 此外下列為葉酸帶表兌換以及內涵量次定?由此可見菠菜運蘊含豐富的葉酸成分? 攝取任何藥物,最好先與醫生討論 葉酸是由喋啶,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殘基組成的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亦稱為維生素BC或維生素M; 為有機體細胞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能夠幫助蛋白質的代謝。並與維生素B12共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成熟,為製造紅血球不可缺少的物質,與細胞染色體中DNA、RNA基因表達有密切的關係,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在於幫助身體中蛋白質及氨基酸的利用,是生成核酸相當重要的維生素,此外研究人員發現,葉酸可引起發癌細胞凋亡,對癌細胞的基因表達有一定影響,故也屬於一種天然抗癌維生素。 富含葉酸的食物,像是:深綠色青菜、蘆筍、花椰菜、肝臟、肉類、牡蠣、鮭魚、鮪魚、乳酪、奶類、蛋類和核桃類等,此外可以吃些添加葉酸的營養食品。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處理這些食材時,要避免過度、烹調,才能避免葉酸被高溫破壞。
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些必備用品,但從沒有甚麼要比奶嘴更具有爭議性,許多寶寶喜愛吸吮,有些寶寶更是有強烈的需求,甚至在媽咪的子宮裡就已經開始吸大拇指了。跟抓握和餵食比起來,吸吮是最經得起考驗的安撫方式,甚至發現有吸奶嘴的早產兒會長得比較好,但即使如此,奶嘴卻不能因此而濫用。 何時最好不要用奶嘴剛哺乳的新生兒最好不要使用在剛開始學習如何吸母乳之前,最好只給寶寶吸吮媽咪的乳頭,在這個階段,他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正確吸吮才能得到最多的奶水,吸奶嘴或奶瓶是學不會的,甚至會讓部分寶寶產生混淆,因為奶嘴比較狹小,寶寶的嘴巴不需要張得很開,這會造成吸乳方法不正確、乳頭疼痛、吸不夠奶水的結果。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將奶嘴和乳頭搞混,但還是建議在寶寶學會喝奶、媽咪能提供充足的奶水之前,不要給寶寶吸吮奶嘴。 這段期間如果媽咪的乳頭磨損嚴重,想讓自己休息一下,就用自己或是丈夫的手指頭吧!將手指頭深入嘴巴一些,能夠刺激寶寶吸吮的動作,雖然沒有因此而提供奶水,但至少是肌膚之間的接觸,而不是塑膠,不過在這麼做之前,請先把指甲剪短並清理乾淨,指甲朝下才部會割傷寶寶的上顎,寶寶對於爸媽的小指頭可是情有獨鍾。 奶嘴不能作為養育的替代品奶嘴雖然可以用來安撫寶寶,但不是作為讓父母親方便的道具,當寶寶哭的時候,一味地把奶嘴塞進她嘴巴然後離開,寶寶對這個人工安撫道具會有不健全的依賴關係,有時應該要透過其他親子接觸的方式來安撫,譬如抱在懷中並跟他說說話,否則不僅爸媽學不會如何安撫寶寶,也喪失了與寶寶建立信任關係的機會。 何時該使用奶嘴如果寶寶對吸吮有強烈的需求,而父母也不把它當成是養育的替代品時,奶嘴是一個很棒的安撫用具。 1.當你到了一個需要避免小寶寶吵鬧的地方,像是電影院和教堂,奶嘴能夠讓他安靜一段時間。 2.當寶寶吃完飯後,奶嘴此時也是個不錯的安撫用具,因為吸吮奶水會刺激寶寶產生口水,可以幫助消化部分食物和當作小腸的潤滑液,甚至能減緩寶寶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不舒服。 ※延伸閱讀:為什麼寶寶愛吸奶嘴? ※延伸閱讀:戒斷奶嘴的小撇步 圖片來源[1]
想要讀懂奶粉罐上的標籤,感覺好像非得找一個生化博士來協助,如何聰明選擇?是許多新手爸媽的難題。在這裡,我們要提供大家一些方法參考,並非要教大家完全讀懂標籤,而是在選擇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1.在購買奶粉之前,詢問你的醫師哪一種奶粉比較適合您的寶寶,如果過去曾有過一些經驗,把這個經驗分享給醫師,讓他做提供意見前的參考。 2.通常以牛奶基質奶粉為主,除非醫師認為您的寶寶不適合,譬如那些對牛奶成分過敏的寶寶。如果醫師提供較多的選擇,您可以每一種都購買少量,然後讓寶寶告訴你哪一種他最喜歡,且最能夠適應。 3.如果您曾有過孩子對牛奶粉過敏,其他孩子不一定會對牛奶粉過敏,請優先嘗試牛奶粉。 4.選擇含有DHA及AA的產品。科學家發現母乳中含有DHA及AA成分,這兩種物質會刺激小朋友的腦部、視力和中央神經系統發育。 奶粉購買之後,我們必須要讓寶寶嘗試看看,您家的寶寶到底比較適合或是喜愛甚麼樣的奶粉? 以下是寶寶對於產品過敏,或是無法接受時可能出現的訊號。 1.餵食之後開始哭喊 2.餵食之後立即嘔吐 3.持續拉肚子或便秘 4.急躁的行為或夜間頻頻甦醒 5.起紅疹。尤其在臉部或肛門 6.頻繁的感冒或是耳內感染 如果發生以上症狀,請盡速就醫並更換您使用的奶粉。 圖片來源 [1]flickr
一、依據:宜蘭縣公共托嬰中心設置及管理要點 二、目的:宜蘭縣政府為支持父母安心就業,維護兒童快樂成長,分擔家庭照顧壓力,因此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打造平價、優質及友善的公共托嬰中心,提供托育及社區親子服務,以健全本縣兒童照顧支持系統,讓宜蘭成為最適育兒的兒童夢土。 其他詳細資訊可以到宜蘭縣政府社會局網站查詢 資料來源:宜蘭縣政府社會局 圖片來源
懷孕初期帶著喜悅的心情,期待著與寶寶見面的日子,隨著肚子一天天變大,心裡開始充滿緊張和焦慮。許多孕媽咪每天都會仔細觀察宮縮密度,以及有沒有落紅、破水等產兆,深怕自己錯過了任何風吹草動。但都已經過了預產期,身旁親朋好友也不斷問:「要生了沒?」怎麼小寶貝還是不退房呢? 過期妊娠的影響 孕媽咪挺著大肚子全身不舒服,希望肚裡的寶寶知道媽咪的辛苦,趕緊順利生出來!一般而言,懷孕37週之後就算足月,此時生產都算正常,而40週以上,才叫「過期妊娠」。 究竟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過期妊娠」?因為每個人月經的週期不同,如果利用月經周期來推估預產期,經常會有些許的誤差,幸好現在可藉由超音波檢查精準的推估預產期。推測方式為,在懷孕初期以測量頭臀徑為主;懷孕中期則以測量胎兒頭徑大小為主;到了懷孕後期,有的胎兒長得快,有的胎兒長得慢,因此就會比較不準確,所以應在懷孕初期就正確推估,當超過預產期仍未生產時,才能與醫師討論何時該催生。 一旦過了預產期,孕媽咪可要注意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由於懷孕40週之後羊水會開始減少,胎盤功能退化,供應胎兒的氧氣和養分也會減少,因此超過預產期以後要特別留意胎動,倘若有任何異常應盡快就醫。 過了預產期,該去催生嗎? 門診裡常有孕媽咪問道:「醫師,我怎麼一點都沒有要生的跡象,都已經過了預產期,如果催生好嗎?會不會需要剖腹產?」 也有些孕婦會抱持著這種期待:「聽說催生很痛,而且我想採用最自然的方式生產,不要提前催生。」 那麼超過預產期多久要去催生呢?超過預產期一天?還是要等一週或兩週?站在醫師的立場,會比較「繼續懷孕」和「讓胎兒出來」,哪個選項對媽咪和胎兒比較有利,來判別是否催生。 產檢時會以新生兒出生的週數與健康狀態來看,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狀況,催生或是剖腹產盡量在39週以後進行。也有孕媽咪為寶寶挑選良辰吉時想剖腹產,結果評估確認有危險,無法繼續等待,就要進行剖腹產的案例。 另外,此時期也要考慮胎兒會不會有吸到胎便的危險。我曾經碰到有孕婦已經過了預產期一週,後 來雖然順利自然產,但是胎兒已經解出大便到羊水裡面,而發生吸到胎便的狀況,所以寶寶必須趕 緊送加護病房。 所以,40週就可以考慮催生了,畢竟母胎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多爬樓梯有助生產嗎? 已經過了預產期卻還沒生產,有些孕媽咪告訴我說:「聽說每天多爬樓梯,比較容易生,所以我現 在都努力爬樓梯。」 做這個運動主要是希望幫助骨盆底與大腿肌肉群放鬆,不過,在樓梯上上下下容易踩空跌倒。我建 議,其實多走平路即可,而且一定要穿著舒適的防滑平底鞋慢慢走,做些力所能及的動作為宜,如 果感到累了,應當馬上休息。 其實,臨近預產期,肚子明顯增大,行動笨重,很容易疲勞,有些準媽媽就什麼都不做,整天躺在 床上,這種做法也不好。在等待生產之前,建議準媽媽做些產前運動和呼吸練習,一方面可以讓情 緒放鬆、避免全身肌肉過於緊繃,也可以增加產道肌肉的強韌性,有助於將來的順利分娩。 也建議準爸爸在預產期前的一個月開始,盡量減少外出應酬,多在家陪陪準媽媽吧!或者帶她去散 步,多陪她聊聊天,讓她減少分娩的恐懼,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好孕小知識: 引產跟催生有什麼不一樣? 由於一般人常將引產和催生混淆,因此大多數的婦產科醫師在向孕媽咪說明時,大多用「催生」兩字來表示。而引產和催生兩者區分如下: 引產(Induction):在還沒有產兆之前,用人工的方法引發產兆,是積極的介入。 催生(Augmentation):已經發生產兆,但是其強度不足以推動產程,因此使用人為的方式加速生產的過程。 因為所用的藥物類似,甚至是相同的,且目的也都是要幫寶寶生出來,所以才會經常被混淆。 一般孕婦以及家人聽到「催生」這兩個字時,就想到疼痛與危險的過程,所以都會覺得可怕,因此有排斥感。催生,其實是醫師幫助產婦的一種醫療方法,當然,除非狀況需要,不然醫師也不會貿然催生。 孕律:郭安妮醫師的妊娠書晚婚也能好孕、熟齡也能順產、產後也能性福 連載2 同為高齡產婦的婦產科女醫師郭安妮,有鑑於在工作上接觸到不計其數有此困擾的女性, 透過本書為眾多想懷孕卻不得其門而入及邁入孕期卻充滿苦惱的姊妹們解答心中疑問。 本書內容包括了從備孕到產後、從生理到心理的注意事項,鼓勵女孩們要保有正面積極的態度,以及具備正確的醫學知識,但最重要的是,擁有健全的伴侶關係及成熟穩定的心智,對於準備懷孕與孕育一個優生寶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不論妳是正在準備懷孕,或是已進入孕期,還是具有產後的困擾,都可以在書中找到妳想知道的答案! 作者郭安妮現任: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學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研究員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員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15年06月18日分享網址:https://goo.gl/MFvvek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相信爸爸媽媽們在閱讀這篇文章,多少是對這個徵狀有些疑惑想要了解。若是家裡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出現了不時的自主抖動或聳肩等一些奇怪徵狀。剛開始可能會不以為意,只當作是種過敏、肌肉協調不健全等症狀處理,但若是長期不見改善或緩解,則可能就要懷疑是否是一種不自主抽動(tics)的症狀。 妥瑞症分為動作型tic、聲語型tic和混合型tic。常見的表現為快速而短促的眨眼睛、噘嘴巴、裝鬼臉、聳肩膀、搖頭晃腦等動作,以及清喉嚨、擤鼻子、大叫、發出類似髒話的短促或複雜聲音。不自主抽動一天中會發生很多次,這樣的症狀在睡眠的時候又會消失了。 妥瑞症孩子會漸漸轉好,不一定要接受治療 有三分之二的妥瑞症的孩子症狀會完全消失或是逐漸減輕,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會持續到成年,關鍵期是在青春期前及早發現並治療。 其實只有不到10%的妥瑞兒因為症狀會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才會被注意到,大多數的妥瑞兒症狀輕微,只有在心情較為放鬆時,才會出現不自主抽動的症狀。這些隱性妥瑞兒從未接受治療,只需家人親友的心理支持即可。 妥瑞症不會傳染,也不是經由模仿而來 妥瑞症既非心理疾病也不是精神問題,而是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不會影響智能發展。 不自主抽動的現象也許可以被短暫壓抑,但無法完全終止 要妥瑞症的孩子不要出現不自主抽動的症狀,就像要求過敏的人不要打噴嚏一樣,雖然可以暫時忍住,但隨後會以更大能量爆發出來。家長也不用擔心若不制止孩子,會讓他們誤以為干擾的言行可以持續下去。因為學齡以上的妥瑞兒知道自己正出現這樣的症狀與行為,不需要別人提醒;而一再的專注壓制只會帶來反效果。反之,包容、放鬆、轉移、專注投入在興趣上時,症狀反而會減輕,甚至慢慢消失。 適當的忽略,幫助孩子放鬆 在這邊建議各位新手爸媽們,適當的忽略對於妥瑞兒來說是最好的方式。此舉不但解放了妥瑞兒,也能漸漸解放家長自己,發自內心接納孩子,轉念不再跟罪惡感周旋。特別要注意的是,妥瑞兒需要規律的作息與足夠的睡眠,不自主抽動的症狀會在身心遭受壓力時,特別明顯且難以控制。 圖片來源:ohpama
哭聲和愉悅聲 幾乎一般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而父母對嬰兒不舒服時的哭聲及快樂的愉悅聲均有適當的反應,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第一步。 牙牙學語 約在二至四個月時,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 社交性發聲 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使用不規則聲音與外界溝通。 語調練習 至八個月大時,已大約略似大人講話的語調。 第一個字 約莫在十至十八個月時出現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 呢喃兒語 十八個月後,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幼兒可以配合著手腳功能,一起玩聲音的遊戲,此時約可使用十至二十個有意義的字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 鸚鵡式學語 兩歲的幼兒開始重覆大人說的話,藉由仿說來習得眾多語彙,直至約兩歲半時消失。 語言交談 鸚鵡式學語減少後,此時開始與大人真正的對話,自發性的語言也會增加,並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驗的累積,語言能力也急速增加有時字彙的缺乏,卻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會出現發展性口吃,但需要父母的耐心,使用簡短易懂的字和適當的說話速度,以輕鬆的態度面對。一般說來,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正常範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快分享給親友,讓大家都能夠掌握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
前幾天有個新聞提到孕婦補充葉酸,可能會導致寶寶自閉症(連結),這則新聞在孕婦相關社團或粉絲頁瘋傳,但實際上新聞媒體沒有提到幾件事... 孕婦一定要吃葉酸 葉酸是維生素B群的一種,是DNA原料合成的重要材料之一,所以葉酸會和細胞增生、組織生長具有強烈有關係!對於孕婦而言,肚子內的寶寶正在快速生長中,細胞快速分裂增生、組織發展中,因此葉酸對於孕婦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足夠的葉酸可以維持寶寶的正常發展。孕婦如果葉酸嚴重缺乏,可能導致胎兒的神經系統異常,其中比較常見的症狀是脊柱裂等等神經管缺陷,先前研究指出美國每年約有2500個新生兒有這個問題,而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這機率要說大不大,但說小好像也不小,但媽媽一定要注意這問題。 吃葉酸不是會導致自閉症嗎? 首先,新聞所引述的該篇研究是流行病學研究,尚無法完全證實因果關係,而且是血液中葉酸濃度高於攝取到建議量的四倍才顯著提高風險!然而也有另外一篇小型研究也指出,媽媽在懷孕1-3個月時若血液中葉酸含量偏少,小孩子的自閉症風險可能也會提高(連結)!營養素就是這樣,過與不及都不行,但民眾很容易只看新聞或研究,忘了台灣目前葉酸攝取狀況到底好不好,如果攝取不夠,我們不就還是要補充,如果已經攝取過多,當然就要減少補充。只不過,台灣孕婦的葉酸狀況普遍不佳! 台灣孕婦缺葉酸 一般而言,建議量是400微克的葉酸,但是營養調查指出,台灣成年人大概只有吃到200-300微克而已!而且,孕婦因為有特殊需求,所以要吃到600微克的葉酸,目前我們一般人都吃不到建議量的400微克,更何況是孕婦。2006年的研究指出,台北地區的孕婦在懷孕初期(< 16週)的葉酸不足率達11.1%,而在懷孕後期(19-36週)時的不足率達到6.2%,即便近一點的研究也指出台灣孕婦的孕晚期(超過25週),葉酸缺乏率還是達到3.6%,顯示台灣孕婦整體葉酸狀態並不是非常好。 吃葉酸補充劑效果真的比較好 葉酸的結構非常有趣,後面會鍵結著一種胺基酸(麩胺酸),鍵結數量可以從一個或者達到約10個,而我們人體吸收形式為單一個麩胺酸的葉酸,稱為單麩胺酸葉酸。但是,天然的葉酸來源都鍵結數個麩胺酸,會干擾吸收率,教科書則提到自然食物的葉酸吸收率僅有50-70%,比起補充錠的單麩胺酸葉酸形式來得低。因此在產檢時,醫生通常會開一顆葉酸補充劑或者建議購買補充劑來增加葉酸攝取。 不能只吃自然食物來獲得葉酸嗎? 一般而言,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酸,但是在台灣,僅有21%的人有吃到建議的三份蔬菜,再加上前文有提到的葉酸吸收率較低,使得自然食物很難成為孕婦補充葉酸的唯一來源,此外,依然要鼓勵孕婦多吃菠菜、芥藍等等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並不只含有葉酸,還含有其他營養素,像是膳食纖維,可以改善孕婦常見的便秘問題。 筆者平常不常建議民眾去補充補充劑,但是孕婦是特殊族群,加上孕婦現況並不是很好,所以還是建議孕婦可以吃葉酸補充劑來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因為我們目前攝取量約為200-300微克,而孕婦需要吃到600微克,所以頂多就是每天補充一顆400微克的補充錠,並不需要大量補充。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相當的重要,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較容易形成對自己比較積極的信念,找到他們自己處世的定位。自尊是當一個人感受到被愛時,知道自己是值得愛人;有能力時能夠自信展現的一種態度! 何謂自尊心 自尊心就是一個人對於自己積極的觀點,當我們有好的自尊心時,就會有積極的自我形象展現,並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有了積極的自尊心才能夠接受自己還有自己的感覺,對自己滿意的小孩比較能夠去面對外界以及處事,換句話說,自尊心是決定孩子將來長大成人,成功或失敗的一個主要因素之。 從何開始? 從出生到6歲,是孩子自尊心發展的理想階段,藉著他們得到的回應產生感受,漸漸形成自己對自我的價值信念,這段時間也是爸爸媽媽培育孩子自我價值感的最佳時機! 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親子關係,對子女的尊重相對的你的子女也會對其他人同樣的尊重。要得到子女的尊重首先你要能夠尊重自己,言教與身教,你必須要能夠成為子女的楷模,身為父母的你也必須要能重視、欣賞並接納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典範。 如何幫助孩子學習互相尊重 並非每個人生來就懂得尊重,自我意識與自我中心是正常的,我們無法一開始就期望孩子在沒有教育的情況下就懂得互相尊重,但我們若尊重孩子,漸漸的他們也會懂得互相尊重的道理,早早種下相互尊重的種子,永遠不嫌早! 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對孩子的獨特性給予認同,想辦法在他們的興趣上給予鼓勵,對孩子的感覺給予關懷,大膽示愛,給予父母關懷還有愛,讓他們覺得備受重視。同時,爸爸媽媽也要讓孩子能夠對他們自己的生活有合理的主宰,引導的方式給予詢問,讓他們能夠決定一些事情,像是今天要穿甚麼衣服?另外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犯錯是作為反省的回饋,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而不做,反而有負面效果,犯錯給予指正與鼓勵,不要讓孩子害怕犯錯,勇於認錯與自省是重要的! 懂得鼓勵 互相尊重是建立孩子自尊心的基礎,而鼓勵是一種能夠還養孩子自尊心的技巧,父母不要吝嗇給予孩子鼓勵,多觀察孩子的長處與優點,鼓勵孩子培養自己的積極信念以及態度,當我們鼓勵孩子就代表接受他們、他們也會感到受重視!慢慢地從鼓勵中你會發現孩子的長成,以鼓勵為出發點,孩子就不會用競爭的概念處事,以競爭處事,會讓孩子覺得只有比別人強,自己才有價值… 學習重視與接納孩子現在的現狀,以行動支持信任孩子,讓他們知道父母對他們的重視與用心;發掘孩子的長處與優點,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價值並非比較或競爭而來! 參考來源: 阿德勒的幼兒教養課-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勇氣
成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