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答指南
  • 好康優惠
  • 生活
  • 電子報
  • 登入/註冊
  • 母嬰健康
  • 媽媽經
  • 專家
  • 雜誌
  • 時事議題
  • 專欄主題
  • 成長特派報
  • 名人星空館
  • 關於我們
新聞頁面 /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特殊配方奶的選擇

2016年11月10日 / 作者:陳俊仁 醫師

一般市面上的奶粉,有分為一般配方奶粉跟特殊配方奶粉,雖然WHO建議媽媽至少餵母奶六個月以上,不過對於某些媽媽來講,的確可能有難度,因此配方奶粉的選擇就是一個大問題,由於國健署的規定,網路跟電視上已經沒有一歲以下奶粉的任何資訊,面對市面上這麼多品牌,可能媽媽會感到頭痛,不過我都建議媽媽選擇國際大公司出產的奶粉,安全性跟配方營養的營養都不會有問題,如果喝了母奶或是一般配方奶之後出現問題,或是小寶寶生病了,可能就必須改變平常喝的奶粉,因此就出現所謂的”特殊配方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簡單來說分成下面幾大類:(以下所列品牌順序,不代表個人推薦的順序,只是列出市面上比較容易取得的品牌)。 早產兒奶粉或低體重奶粉 亞培心美力早產兒專用配方美強生優生A+早產兒配方惠氏S-26金愛兒樂-PDF惠氏S-26金愛兒樂-LBW(低體重) 顧名思義,這一類的奶粉是針對早產兒跟低體重兒設計的,由於早產兒體重較低,需要較多的熱量來養大,通常早產兒寶寶在醫院裡就會使用,至於食用到多大才換成一般的奶粉,可以跟你的小兒科醫師討論。   無乳糖奶粉 雀巢AL-110惠氏S-26金愛兒樂-LF美強生優生A+ L.F.無乳糖配方亞培心美力護逸(低適乳糖+米澱粉) 這一類的奶粉沒有添加乳糖成分,主要因為有些寶寶是屬於乳糖不耐症的體質,也就是因為寶寶本身缺少代謝乳糖的酵素(乳糖酶),所以喝了含乳糖的奶粉之後,會出現拉肚子、脹氣、腹痛或是嘔吐的現象,還有一種情況便是寶寶腸胃炎的時候,代謝乳糖的酵素(乳糖酶)會先被破壞掉,因此會出現”短暫性”的乳糖不耐症,因此有時醫師會請你把一般奶粉泡稀釋之後給寶寶吃,主要是把奶粉中的乳糖稀釋,這樣可以改善腹瀉的情況,並不是這類奶粉本身有止瀉的功能,不過這樣服用奶粉的養分也會被稀釋,所以長期來說還是建議改成無乳糖奶粉較佳。   部分水解蛋白奶粉 雀巢能恩HA美強生優生A+ H.P.水解蛋白配方惠氏S-26金敏兒樂 現在過敏的寶寶還蠻多的,過敏的寶寶喝了不適合的奶粉之後,可能會出現腸絞痛、腹瀉、腹脹、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濕疹,有些甚至會出現血絲跟黏液的大便,主要是因為寶寶腸胃道對奶粉過敏引起的,有時也會出現在喝母奶的寶寶身上,跟媽媽吃的食物有關,這一類的寶寶就可以選用水解蛋白奶粉。   高度水解蛋白奶粉 美強生安敏捷 (Nutramigen) 很多家長不知道,水解蛋白奶粉分為部分水解跟高度水解,什麼意思呢?先來講講過敏的機轉好了,會引起過敏的原因,通常是因為過敏原接觸到細胞上面的過敏原接受器,才會誘發過敏反應,這有點像是鎖跟鑰匙的概念,要接得剛剛好才會誘發反應,部分水解奶粉就好像剁了一百刀,這樣的處理後,有些過敏原的碎片還是會誘發過敏反應,所以就剁一萬刀,剩下的碎片就無法接上細胞上的接受器引起過敏反應了,不過這樣的奶粉通常味道比較不美味(就像牛排跟肉屑的原理很像),所以有些寶寶的接受度不高。   部分水解+低乳糖奶粉 亞培親護奶粉惠氏S-26金保兒樂 (sn-2 PA) 高度水解+無乳糖奶粉雀巢好敏銳 (Alfare)亞培心美力愛敏康高度水解蛋白 上面這兩類奶粉就很好解釋了,就是針對乳糖不耐症又同時有過敏體質的寶寶設計的,這一類的奶粉通常更不好喝,而且價錢也相對較高,但是有些寶寶的確只能喝這一類的奶粉才不會有症狀。   以上這些特殊奶粉,以前的觀念都以為營養成分不夠,不能長期服用,其是觀念都是錯誤的,不管無乳糖或是水解蛋白奶粉,養分都是足夠,都適合長期飲用,建議本來喝母奶的寶寶,如果寶寶出現症狀,可以跟你的醫師討論看看,或許調整一下媽媽的食物就可改善,不是一定都要換成特殊配方奶粉。   陳俊仁醫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陳俊仁醫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吃飯時的幸福歡樂感有益寶寶腦部發展

2016年11月09日 / 作者:插畫部落客 橘希

[吃飯時的幸福歡樂感有益腦部發展] 吃飯時的開心、幸福感,可促進消化讓吸收變好,且能將所需營養素順利送達腦部 原來吃個飯有這麼多好處呀~~!!那我們要也要在吃飯時放閃嗎?哈哈哈(開玩笑的)要讓寶寶覺得吃飯時間=快樂時間 女孩,我們一起創造這個氛圍吧~~!     #吃飯時間等於快樂時間 #吃飯時的幸福歡樂感有益腦部發展 #寶寶腦部發展 #營養傳達 #醒醒吧女孩們   ★此為 插畫部落客 橘希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過敏為什麼愈來愈多?要如何檢測與治療?

2016年11月09日 / 作者:魏正宗 醫師

過敏的表現,以過敏性鼻炎、蕁蔴疹、結膜炎、皮膚炎、氣喘為主。全台灣有過敏体質者,約有30%!有13%的人有過敏性鼻炎,8.3%的人有氣喘,異性皮膚炎、蕁麻疹、胃腸過敏也很常見。過去謝貴雄教授研究指出國小學童10%患有氣喘。目前台灣的氣喘全人口盛行率是8.5%,是十年前的十倍,不僅台灣全世界的過敏患者也是愈來愈多!   過敏為什麼愈來愈多 主要的原因是: 1. 工業污染,污染物質愈來愈多,及臭氣層破壞。 2. 居家環境過多有害過敏原,如地毯、窗簾、榻榻米、潮溼、密閉空調、通風採光不良,有害建材等都是潛在過敏原的温床。 3. 抽煙。二手煙對小孩及孕婦都會增加過敏的機會。 4. 過多精緻的食物,如花生、乳製品、海鮮是常見過敏原。 5. 過度的保護措施免疫系統缺乏足夠的訓練,小時候沒有機會產生抵抗力長大後過敏的機率較高。研究指出,鄉下長大的小孩環境衛生差且得過A型肝炎者,日過敏機率比較低。   過敏原檢測方法 傳統的方法是皮內針挑刺皮膚測試及皮下皮膚測試,是將過敏原試劑打入皮膚十五分鐘,根據皮膚紅腫程度判讀,,缺點是敏感度不夠,,且有針刺的痛感. 抽血檢測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是目前大部分醫院普遍正在做的方法,抽一次血,可以檢測數十種常見的過敏原,不過大部分醫院一次只測六种過敏原, 如塵蟎、動物皮毛、花粉、黴菌、蟑螂、食物等,必須分三至四次就診才能做完. 近年來,檢測過敏原的方法更多樣化了,有固相式ELISA法及化學冷光法,最新的進展是以流式細胞儀或蛋白質晶片來偵測過敏原。這些新的過敏原檢測技術,已經可以準確地查出您的過敏原。建議所有過敏體質的患者都應該確實地接受過敏原檢測。 過敏的藥物治療 過去幾年,治療過敏的藥物己有長足的進步,例如第二代抗組織胺,幾乎沒有第一代藥物嗜睡,口乾等副作用;新的類固醇噴劑,己證實幾乎沒有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己提升為治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藥物;白三烯拮抗劑也證實對輕、中度氣喘安全有效。然而,根治過敏体質唯一的方法,還是只有減敏療法(又稱為免疫療法)。   過敏的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可減少過敏性鼻炎病童以後併發氣喘的機會。便過敏性鼻炎病人以後併發氣喘的機率由30%降為5-10%。減敏療法己經許多大型研究證實有效,特別是對過敏性鼻炎、氣喘,及蚊蟲叮咬造成過敏。整体而言,70-80%的病人有效。對單純的蕁蔴疹及食物過敏效果較差。有效的程度,據統計,可以減少症狀2.7倍,減少吃藥量4.2倍,減少氣喘機會13.7倍。通常施打一年後可以明顯感到体質改善,症狀進步,一個完整的療程約三年,可以完全根治過敏体質。初期每周1~2次皮下注射,持續半年後可以漸漸拉長間隔至每月一次。5歲以上即可施打,年紀愈輕效果愈好。 減敏療法對常見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皮毛、花粉、黴菌、蟑螂、蚊蟲等都有效,但對食物過敏原無效。這是因為引起食物過敏的腸道免疫反應是透過不同的機轉所致。減敏治療目前健保有給付,這是根治過敏的唯一方法,但需由專業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評估是否符合減敏條件。     減緩過敏建議飲食:  1. 避免過多精緻、高蛋白、太甜的食物和食品添加物2. 多吃含有乳酸菌的食物,如優格、優酪乳。3. 多吃蔬果、魚、果仁和亞麻籽等食物   過敏的整合免疫療法 1. 第三代抗組織胺2. 類固醇噴劑3. 肥胖細胞穩定劑4. 免疫修飾劑5. 環境控制,儘量避免過敏原6. 減敏療法       ★此為 魏正宗醫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本文圖片來源 網路

孩子對於等待的忍耐度非常低?有許多方式可以鼓勵孩子更有耐心

2016年11月09日 / 作者:達琳.史威勒博士、羅恩.史托伯格博士

電子產品帶來滿足感 有位十七歲的客戶自己開車來找我諮商,她在約定好諮商時間的前兩分鐘傳簡訊給我,說她已經到了,卻因為我沒回簡訊,所以約定的時間還沒到,她就敲了門。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不過,對我而言,這卻是個諮商的好時機,因為我可以跟她談談什麼是等待和社會規範,但這也表示她常常這樣對待他人。                           ──羅恩博士   因為科技的緣故,孩子對於等待的忍耐度非常低。透過新的電子設備,例如,平板電腦,手指一點,就可以得到資訊,兒童和青少年都不需「等待」。他們不僅可以利用電視的隨選即播功能、利用數位相機拍攝照片(而不用等待底片洗好或是印出來)、利用衛星導航系統指引方向(而不用紙製地圖),也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在幾秒內找到問題的解答。 此外,智慧型手機的便利性增加,也讓即時滿足的情況加劇,這在第七章有更深入的討論。孩子想要馬上回覆,就是受到環境各方面的影響。 現代的青少年利用簡訊與父母或朋友溝通,而實際上,這也迅速成為許多人的主要溝通方式。當今青少年多半持有手機,一旦收到朋友的簡訊,朋友會期待他馬上回覆,這便是他們的社交習慣;如果他們想詢問某一天的計畫或是某個聚會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會發簡訊,並在幾秒內得到資訊。根本不用等待。 現在,來看一些父母與我們分享的有關孩子低挫折承受力的例子: ●當孩子在等我去接他時,我沒有馬上到達,不用等多久,他就會打電話或傳簡訊來問我在哪兒。 ●我的孩子不肯等廣告,甚至不肯等隔天才播的節目續集,因為他們習慣看隨點即播的電視節目。 ●我家孩子喜歡上網購物,並希望產品可以隔天就送到。 ●我的孩子在排隊時,會使用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例如,玩手機遊戲。 ●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會馬上打電話給我,尋求解決方案或協助。 ●我家不需要地圖,因為我們有衛星導航,而且孩子知道如果迷路了,可以馬上打電話給某人,不需要用邏輯推理的方式找出該怎麼做。 生活便利是勢趨,不過,仍有許多方式可以鼓勵孩子要更有耐心,並延遲滿足,以下便是一些實例: ●和孩子討論,如果你無法準時去接他們,他們該怎麼應對? ●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計畫,包括安排整個行程,並準備該活動所需的物品或設備。這可以讓他們知道有趣的活動不會憑空而降,而是需要事前仔細規劃的。 ●如果孩子想要某些東西,例如,任天堂的新遊戲、玩具或衣物等昂貴物品,先要求他們分擔一些家務。這不是零用錢,也不是做完家務才可以獲得新遊戲,而是父母與孩子要互相溝通與幫助。 ●和孩子約定某些時段不許使用電子產品,例如,用餐時間、家庭聚會、晚上八點以後等,以達成共識。 ●如果孩子想做某件事,不需要當日就討論有關此事的計劃,可以過幾天再討論。 電子產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合理使用,這些小工具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添加便利與歡樂。不過,當某些人已經被電子產品制約,總是期望得到即時回饋,就不是健康的方式。在後面的章節,我們會針對使用電子產品及其後果提出一些建議。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 連載2   不知如何看地圖,有Google可以搜尋;忘記帶功課,有爸媽即時快遞。   科技的進步、對孩子的過度關愛,讓孩子不知不覺忘了思考。  本書揭開5大教養陷阱,讓父母即時踩下「剎車」,  不急著幫孩子做些什麼,也不急於出手「拯救」他,  引導孩子走向獨立,就從自主思考、積極行動開始! 作者達琳.史威勒博士 (Darlene Sweetland,PhD)  兒童、青少年和青年諮商專家,是一位具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家。史威勒博士曾擔任一所私立學校(學生具有學習障礙)的心理諮商主任,以及個人發展障礙研究機構的臨床主任,目前正在加州德爾馬執業。  身為兒童心理學家,史威勒博士主要研究兒童和青少年所面臨的社會、學業與情緒上的挑戰,也是一位受歡迎的兒童和家庭領域的心理治療師與講師。她曾與人合著《智能障礙與心理健康:雙重診斷培訓手冊》(暫譯,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Mental Health: A Training Manual in Dual Diagnosis)一書,此書是精神科醫院、精神衛生機構與專業人員的初級培訓指南。羅恩.史托伯格博士(Ron Stolberg,PhD)  臨床心理學家、加州聖地牙哥亞萊恩國際大學的副教授,也曾是熱門電視真人秀節目《倖存者》(Survivor)的心理學專家,目前擔任溫斯頓學校董事會主席,負責教導具有學習障礙的兒童,並定期出席各種美國國內與國際會議。  身為家庭治療師,史托伯格博士主要跟親子家庭一起處理孩子的發洩行為。曾撰寫許多心理學教科書的部分章節,同時也是《以MMPI-2治療評估》(暫譯,Therapeutic Assessment with the MMPI-2)的作者之一。 出版社: 大好書屋出版日: 2016.05.05 分享網址:https://goo.gl/d3nTxc 本文圖片來源flickr

寶寶中了流感病毒,怎麼辦?兒科醫師解析 流感Q&A

2016年11月09日 / 作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醫生,寶寶狂燒三天、結果是A流感,在家要怎麼照顧呀?很挫內!」「新聞報導說流感重症個案,重症會有什麼徵兆?」 父母聽到 #中了流感病毒,臉都綠了,在家要如何照顧? 要注意些什麼? 重症有什麼徵兆? 如何消毒?       ★此為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本文圖片來源 網路

製作副食品 讓寶寶營養均衡,愛上每種健康的食材

2016年11月09日 / 作者:夏威夷人妻~安娜

每天五蔬果是我做副食品的目標 希望小娜可以營養均衡,愛上每種健康的食材 吃了三個多月的素食 第九個月開始小娜開葷了   雞肉蘑菇六倍粥+紅蘿蔔+玉米   有機去骨雞腿肉及蘑菇切丁丁加一塊薑去腥味 蒸好後把薑丟掉,放進食物調理機絞碎 紅蘿蔔&玉米一起蒸一起絞 我自己都覺得很好吃 但是保姆說baby不要吃香菇,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雞肉高麗菜六倍粥+木耳+洋蔥+蕃茄   有機去骨雞腿肉、高麗菜切丁丁,木耳切條狀 洋蔥、蕃茄切大塊,全部一起蒸 我加洋蔥、蕃茄只是要它們的營養跟味道 蒸好之後丟掉 把木耳中間硬的部分也丟掉 不過保母說也不要餵木耳,不好消化 可以一起蒸,吸取它的營養(在湯裡)就好了 (但是小娜吃了也沒事) 再用Cuisinart食物調理機攪碎後裝盒 小娜很愛吃喔! 每天都吃光光   馬鈴薯雞肉泥+紅蘿蔔+芹菜 每天都吃粥,今天來點不一樣的 一顆馬鈴薯切丁放一碗 一碗放紅蘿蔔、芹菜、有機去骨雞肉丁、洋蔥(全部切丁),加一點水   蒸完之後把洋蔥挑出來丟掉(洋蔥的營養跟甜味已經到湯裡) 用攪拌棒將馬鈴薯攪碎 不要加水,要加上面的蔬菜湯   剩餘一點蔬菜湯跟蔬菜再用食物調理機一起打碎 分裝裝盒 這個食譜小娜也很愛       雞肉高麗菜粥+綠花椰菜+胡蘿蔔 有機去骨雞腿肉切丁+高麗菜丁+一片薑(去腥味) 一碗綠花椰菜(花就好,梗媽媽自己吃) 一碗紅蘿蔔切條狀 放大同電鍋(三層)用高帽子蒸 蒸好一樣把薑片丟掉 雞肉高麗菜粥用攪拌棒打幾秒就好了 綠花椰菜我蒸的有點黃,但是很軟很爛,小娜可以直接用手拿來吃 (下圖的粥是還沒打爛之前照的)   豬肉高麗菜高湯四倍粥 小娜雞肉粥吃得很好,所以兩星期後我就開始嘗試豬肉粥 方法一樣:豬肉(適量四餐份)+高麗菜+條狀紅蘿蔔+條狀白蘿蔔,全部加在一碗一起蒸 豬肉高湯(米的四倍) 一塊滴雞精冰磚(30ml) 豬肉高湯是J媽的廣東煲湯,她每星期都煲一鍋湯給大家喝,我就請她留一碗給小娜煮粥(我就可以省時省力自己煲) 滴雞精也是順便做了一隻給朋友時,留一點做冰磚,每次煮粥食一起放進去煮 這樣的粥是不是太有營養啦! 很怕小娜吃完太high怎麼辦?! 滴雞精文章請看『滴雞精』大同電鍋簡易作法 - 清爽好喝&營養加分! 小娜特別喜歡白蘿蔔條,所以我每次都會蒸一點給她自己用手抓來吃 我喜歡把白蘿蔔加到粥裡一起煮吸取雞肉or豬肉粥的味道,免得單蒸白蘿蔔菜味會太重,不好吃   J媽準備的豬肉白粥 開始吃豬肉後,J媽偶爾就會做粥給小娜吃 我也不知道她的比例怎麼弄的,一點鹹鹹的還蠻好吃的,她做的比較稠 所以之後我就開始做四倍粥   吻仔魚四倍粥 小娜已經兩個多月沒長新牙齒,所以想給她補點鈣質 就去日本超市買了點吻仔魚,英文叫Anchovy 用熱水泡軟後就米裡加四倍水及一片薑一起蒸 外加紅蘿蔔、Edamame均衡營養(Edamame還使台灣來的茶豆喔!) 不過我覺得有點魚腥味,小娜還是照吃(真不挑耶~~)   吻仔魚高湯四倍粥 過幾天用了J媽的高湯代替白開水再做一次吻仔魚粥,順便加白蘿蔔一起蒸 就完全沒有魚腥味,特別的好吃,J大爺一直說好吃 紅蘿蔔+Edamame打碎成泥一起拌著週吃營養100% 紅白蘿蔔條給小娜拿著吃,我餵粥   『食材哪裡買』 我對青菜類的食材沒有很挑,畢竟我跟J大爺都沒有對食物過敏 通常我們都去超市、Chinatown買菜,就直接買白蘿蔔、紅蘿蔔、南瓜、綠白花椰菜、蘑菇...,或到超市買edamame,木耳是從台灣帶來的 沒有特別挑有機蔬菜,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只有肉類我比較挑剃,因為傳聞美國雞豬肉都會在飼料裡添加賀爾蒙、抗生素 所以我的雞肉、豬肉、甚至牛肉(10M)我只在Whole Food買有機雞肉、無賀爾蒙豬肉、草食牛 水果幾乎都在Costco or Chinatown買   『餐後水果』 Finger food:是指可以可以用手指頭拿起來吃的食物,大部分指的是美國的小圓圈圈喜瑞耳(cereal)、Gebert的星星餅乾 但是我不喜歡給小娜吃那種寶寶零食 小娜的餐後水果就是她的finger food:藍莓、葡萄、香蕉、奇異果、柳橙、酪梨...等她愛的 剛開始我有點限制她的水果食量,畢竟怕她吃習慣了,只吃水果不吃正餐 但是後來發現她不會挑食,愛吃甜不吃飯,所以我就很隨意地給她,有時候快吃飽吃不下時,我就一口飯一口水果騙著她把飯吃光 每次出門我也都會把水果切好放在OXO分裝盒裡帶在身上,當作是她的小零嘴,隨時隨地拿出來讓她snack 去餐廳跟我們一起吃飯時時,很多時候她都吃飽了,就給她一小盒自己用手指頭拿著吃,她也不會吵我們,就自己一個人坐著吃得很高興,配合度很高,但是會選擇藍莓、葡萄、草莓、奇異果等好拿的水果,不會帶酪梨、香蕉這種會弄得髒兮兮的水果,吃的時候才不會弄得亂七八糟     『學習自己用手用叉子吃飯』 大約從(9M)月初我就發現她很會用食指及大拇指拿東西,我們就常常用藍莓來訓練她的"pick up food"眼手協調能力 偏偏她又是愛吃鬼,我就用藍莓來訓練她的pick up ability,藍莓甜甜又好吃,果肉又很軟,大小適中不怕有被噎到的危險,非常適合這種訓練 剛開始我會用自己的牙齒把外皮去掉(吃一點媽媽的口水沒關係吧!),把藍莓放在我的手心讓小娜自己用手(食指+大拇指)拿起來自己放到嘴裡吃 通常這種pick up的動作大約近一歲左右小孩才會,小娜八個月能有這樣的能力我猜有可能是因為她很早就長牙了 後來越來越確定她很喜歡“咬”食物又不會噎到,就慢慢地把任何軟的水果都切小塊給她吃(葡萄、奇異果、柳橙、Rasberry...)     大家也看到上面的食譜,我後來把紅白蘿蔔切條狀了吧! 後來,我發現小娜會跟我搶調羹,想要自己吃東西,尤其東西好吃時,我來不及餵時,她就會抓我的手臂搶我的碗 我就開始嘗試把紅白蘿蔔切條狀,她可以直接用手抓來吃(就不會來抓我的湯匙了XD),有時候我看她咬很大一口怕噎到,我會用叉子或湯匙切小塊,讓她自己用手一個一個抓來吃 漸漸地我就準備一碗粥(我餵)、一碗青菜放在她面前自己隨意抓來吃,她一碗我一碗,開始讓她練習自己吃飯 後來我就嘗試用叉子,把青菜、水果切小塊後,我先用叉子把食物叉好,教小娜拿叉子吃,她學一兩次就會了   當然不是每每都成功,而且很多時候都是拿叉子吃到食物後,把叉子丟到地上去(鵝~~~) 或是直接把叉子丟桌上,直接用手抓來吃 但是不管如何,至少這是好的開始,都是練習自己吃飯的好開始   九個月開葷後,雞肉、豬肉樣樣來 帶小娜出門去餐廳吃飯就更方便了 我有時候會讓小娜吃一點table food *Table food:是指大人桌上食物,大人吃什麼小孩就跟著吃 去餐廳時如果點的餐點裡有豆腐、麵類、紅蘿蔔...等 只要不太鹹的話,我都會給小娜吃一點(或是泡一泡開水再餵) 通常出去吃飯前我會先把小娜餵飽or至少半飽 時間不趕就在家吃完粥再出門,奶喝不喝無所謂 時間很趕的話在家先喝120ml奶,到餐廳後跟我們一起吃table food或是把副食品帶出門去餐廳餵 所以在餐廳吃飯時,我可以悠閒的一面吃自己的飯、一面餵她粥或是餵Table food、或是讓她自己吃些finger food(水果),她才不會餓到或無聊在那裡一直歡   娜娜狀況百出應對篇: 『吃到一半不吃了怎麼辦?』 這時候我就會加香蕉(甜味)增加興趣,一碗就會被吃光光 或是一口飯一口水果的餵   『厭奶?斷奶?』 吃副食品後寶寶還是要喝奶 等到快一歲時副食品才是主食、奶是副食 但是小娜好像已經到了厭奶的階段,而保母說是她大概快要斷奶的階段了 吃副食品之前小娜一天奶量800ml左右 吃副食品吃後早餐睡前奶量不變,午餐與晚餐的奶量減半(90-120ml) 有時候吃多了奶就喝得更少,甚至不喝奶!! 當她不想喝時就會把奶瓶推掉,不喝就是不喝,脾氣硬的很 我也不強迫她,offer兩三次她都不要我就會跟她說:“不喝,媽咪收起來囉!晚上也沒得喝要到早上才能喝喔!”(管她聽不聽得懂,反正我就不餵了) 可能她平常也餓習慣了,半夜都不會跟我要奶 只是每次泡個120ml奶都只給我喝30-60ml剩下的都丟掉,真的很浪費耶! 後來我也學乖了,既然她愛吃不愛喝,我副食品餵多一點,只泡個60-90ml意思意思喝一下   『不愛吃粥了?』 有一陣子小娜開始不愛吃粥了!平常愛吃的她竟然反常,這讓我很訝異 不過看她很愛咬水果,我開始把粥做的稠一點,青菜類也不攪爛了 從六倍粥變四倍粥,青菜也蒸完直接給她抓著吃 她反而吃的很高興,所以我猜是因為粥太稀的關係 後來也就改成她自己吃菜、我餵粥的模式   『便便裡有食物』 越來越不絞碎食物後,發現便便裡看得到紅蘿蔔、柳橙... 我這新手媽媽剛開始有點嚇壞,隔天馬上又把食物攪爛才餵 但是其實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喔!Dr. Sia 說這就像大人一樣吃玉米大玉米是一樣的道理,不知因為消化不良、腸胃道尚未發展完全所造成 八九個月以後的小孩開始軟食物後(不是食物泥)吃什麼大什麼都沒關係喔!   『皮膚變黃』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小娜的手心有點黃黃的,心裡很納悶,應該不是黃疸啊! 結果突然想到一定是我懶惰天天給他吃紅蘿蔔(太容易煮她又很愛吃)vitamin A攝取太多導致皮膚變黃,怪不得她的視力也特別好 停吃了幾天後馬上恢復正常,所以我開始注意不要天天餵紅蘿蔔,煮白蘿蔔、綠花椰菜代替   ******安娜感想****** 後來事實證明吃吻仔魚粥補鈣補的不錯耶!兩三個星期後小娜的第七顆牙就找出來了(當然沒有絕對啦!可能就剛好) 下個月是從四餐變三餐的轉換 安娜的育兒經驗給大家做參考喔!   ★此為 夏威夷人妻 安娜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夏威夷人妻~安娜  部落格                 本文圖1來源 網路

誰來解救總是睡眠不足的新手媽媽呀???

2016年11月08日 / 作者:成長百科編輯室

幾個新手媽媽在社群上聚在一起,彼此分享一個晚上可以睡幾個小時,當然囉,此起彼落的哀怨聲很踴躍,平均結論就是常態經驗值:新手媽媽的夜晚普遍睡不到3小時。A媽媽:「聽說滿100天就會改善?」B媽媽說:「我兒子都4個多月了,黑眼圈愈來愈恐怖,毛細孔慈系粗大。」最晚加入分享的C媽媽說:「我現在都能睡到5-6個小時囉!」社群響起驚嘆的羨慕聲,紛紛詢問C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媽媽生產後需要大量充足的休息,寶寶晚上不睡覺,硬是堅持哭得臉色發青氣呼呼,往往耗盡了情緒和體力,還要擔憂著怕吵到同住的長輩或鄰居,一整個晚上就在抱著娃娃走過來盪過去搖哄中度過,很多新手媽媽都有不想迎接夜晚時刻的恐懼。成長百科提醒新手媽媽,一定要尋求伴侶或長輩的支援與協助,不要凡事為人母就得自各兒扛,以免產後憂鬱纏心呀。本文就要來分享幫助新手媽媽能睡得比較好的幾個方法,其中第二點就是C媽媽親身實踐超級有效而大力推薦的喲。   一、家人協助,分工合作   從懷孕到寶寶誕生,新手父母的生活不斷在改變。在寶寶出生前,伴侶之間就應該提早做準備,同住的家人們要一起討論,寶寶出生後如何彼此分工,讓伴侶與家人成為媽媽強而有力的後盾。   譬如:餵母乳的媽媽,可以先將母乳儲備在瓶子裡,夜晚期間由伴侶與家人協助餵奶、拍嗝與換尿布,家人一起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就能讓新手媽媽有更多的休息時間,心情也就能保持愉悅。   二、每天早上養成母嬰共同出門散步曬太陽的習慣   褪黑激素與睡眠息息相關,可以改變睡眠週期,包括加速入眠、改善睡眠品質等,不管大人或小孩,【早上曬太陽】,能減少褪黑激素,除了喚醒大腦,還可調整褪黑激素分泌機制,到了夜晚黑激素分泌量增加,就能提高睡眠品質。   在國外研究數據已證明:白天讓兒童曬太陽多運動,有助於夜晚睡眠品質的穩定。陽光對於睡眠的影響是極大的。白天待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三、大人請努力要求自己,幫助寶寶養成自己入睡的習慣   很多家長或許出於疼愛孩子的心情,搖哄孩子已成為一種習慣,甚至孩子睡著了還繼續搖哄,然而,「即將入睡時仍需搖哄著才能睡著」並不是一個好的睡眠習慣,呵呵,請照顧寶寶的大人們彼此激勵,「大人要養成抱著孩子到他想睡的時候,就要將寶寶放到床上的習慣」,而不是哄到寶寶完全睡著才放下床,大人要讓寶寶學會自己入睡並且睡著。   四、新手媽媽就算睡不著還是要躺著休息   讓自己躺下來,沙發或是床都可以,不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只想滑手機,將手機關靜音,新手媽媽需要大量的休息,請盡量把握每分每秒寶寶睡眠的時間進行補眠。生產後,腰臀骨盆等部位都容易痠痛,長時間站立、抱孩子,都會拖延身體復原的速度。體力是積存來的,即使睡不著、沒辦法入睡,還是要躺下來,躺一個小時或半小時對體力的儲存絕對都大有助益。   五、篩選訪客對於新手媽媽是很重要的   台灣人好客的本性及禮儀文化,客人來訪,總是要熱情款待張羅豐富,新手媽媽必須懂得篩選來訪客人,儘管孩子很可愛、孫兒錦古錐,建議同住的伴侶、長輩還是得要更主動貼心的為新手媽媽著想,如果真的需要款待客人,也請盡量自己動手張羅,讓新手媽媽可以只要坐著負責笑臉迎人就好。   六、媽媽和寶寶同室不同床   家長和嬰兒睡在較近的位置, 能夠相互看見、聽見或很容易就處摸到彼此。尤其是以母乳餵養寶寶,母嬰睡在較近的位置,能夠立即感受到寶寶的需求,把孩子放置在母親觸手可及的地方,對於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是有幫助的。   「睡在較近的位置」,就是現代比較鼓勵的,母嬰同室不同床的育兒方式。   母嬰同室,透過寶寶與母親的乳房與身體親秘密接觸,寶寶能很快的學會如何吸吮媽媽的乳房,嬤嬤的身體也能自然感應分泌足夠為養寶寶的母乳量。新手媽媽也能夠很快就瞭解寶寶的睡眠頻率與作息,也最能知道寶寶什麼何時想喝奶,在第一時間提供母奶。   七、準備必要的替代方案   計畫親餵母乳的媽媽,剛開始,乳汁分泌很少,是正常現象,請不要灰心,許多媽媽的乳汁是在第五、六天才開始大量的分泌,真的是必須讓自己放輕鬆,請伴侶和照顧者善盡逗你開心的責任,儘可能的補充水分,有水分才能分泌乳汁。   有些媽媽則是產後心情尚未調適好,或因經驗不足導致寶寶含乳不正確造成媽媽乳頭受傷所產生的心理低潮,偶爾以配方奶取代也是可以的,新手媽媽不要太苛責自己。   如果是剖腹產,餵母奶在調整姿勢時,傷口勢必會疼痛,可以請醫生開立安全的止痛藥,大多數的止痛藥對乳汁是不會有不好的影響的,只要是經由醫生開立的處方藥,就可以安心照醫囑服用。

帶小孩出門,除了尿布、食物飲水、衣物這類必需品以外, 最需要的東西就是......

2016年11月08日 / 作者:鴨捲媽

帶小孩出門,媽媽包內除了尿布、食物飲水、衣物這類必需品以外,我覺得最需要放的東西就是小車了!不管是去百貨公司、親子館,玩具軌道上面常常都不會有小車,媽媽包裡放一台小車,根本是拿來消災解厄用的啊!   鴨捲媽的育兒生活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鴨捲媽的育兒生活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含鐵水果大揭密,你吃對了嗎?

2016年11月08日 / 作者:Stella 營養師

第一張圖是我們前一篇文章"含鐵水果比較"的答案,你猜對了嗎?或許,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個答案可能相當令人驚訝,因為很多"聽說吃了會有紅潤肌"的水果,實際的鐵含量並沒有想像多。但實際上就是如此。     其實這相當諷刺的,因為在網路蓬勃發展的社會,知識的獲得相當容易,以水果含鐵量為例,這些資料你只要到衛署網站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查詢就可獲得(無料的喔^_^),但大部分的人卻過度相信”聽說”,把”聽說”當真,並將資訊分享出去,導致若我們若不加以過濾資訊的話,常會獲得錯誤資訊。即使Stella是營養師,自己也曾犯這樣的錯:以前我也會認為櫻桃和葡萄乾補血,還曾經為了補鐵而花數百元買一小盒櫻桃(哈,當然也是因為它好吃啦)或葡萄乾來吃,但後來有一次在幫某作者的果汁食譜做營養分析介紹時,查了成分表才突然發現~蝦毀,櫻桃的鐵含量居然這麼低>_<     Anyway,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水果的鐵含量這個主題,讓我們先撇開感嘆回到主題來吧。但在進入討論之前,我希望大家記得一個前提:所有水果對健康都有幫助,適量攝取都是有益健康的。我們今天僅是從鐵這個角度來探討,某些水果或許鐵含量較低,但其他方面的營養價值不見得就會低喔。簡單地說,如果你有貧血問題,或有補鐵需求的話,你可以就今天介紹的資訊來做為水果挑選參考;但若非為補鐵而吃的話,就不需要太過緊張下面訊息,只要告訴自己,喔~原來蘋果和櫻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補鐵就好^_^   Q1:聽說櫻桃富含鐵,會讓我們皮膚好氣色,缺鐵要吃葡萄乾,是正確的嗎?   我們一開始的圖解上已告訴大家100公克白櫻桃的鐵含量僅有0.6毫克,紅櫻桃更低,只有0.2毫克,所以櫻桃並沒有你想像中的補鐵。而巨峰葡萄每100公克鐵含量也僅有0.1毫克,即便是葡萄乾,每100公克鐵含量也只有1.5毫克左右而已,相較煎荷包蛋每100公克(約1.5顆荷包蛋)3.4毫克的鐵來說,它們都不是補血的好食物喔。   Q2:水果是補鐵的好食物嗎?   坦白說,水果並非含鐵量豐富的食物,所以自然也就不是補血的好食物。從第二張圖,Top 20水果含量表中,我們可以看到Top 1的含鐵水果是黑棗。但事實上,在食品營養資料庫的1970項資料中,黑棗連Top 350名都排不進去。每100公克黑棗的鐵含量僅有我們常吃綠豆(5.4毫克)的一半不到,之前介紹過的燕麥(3.8毫克)的63%左右,更不用說跟那些高鐵且吸收率更好的肝臟(豬肝每100公克含10.2毫克鐵)等相比了。     儘管水果不算補鐵好食物,但水果具有容易取食(不用烹調)的優點,且還含有維生素C、纖維、植化素等其他食物少有的有益健康成分。所以,既然我們本來每天就需要攝取水果,如果剛好你又有補鐵需求的話,順便挑選含鐵量較高的水果來吃也是一舉兩得啊^_^ **********************************************************  ▌Top 20含鐵水果表的使用方法: 1.一般人:可從表中盡量挑選鐵含量高的來吃,但如果有的水果你不喜歡吃也不需要勉強,因為鐵含量差不多的水果有很多,你大可從中挑選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就可以了。此外,很多肉類、蔬菜、穀類的含鐵量都比水果高,所以,不喜歡吃這些水果的話,也可改吃別的食物來取代。最後,要提醒大家,大部分的水果熱量並不低,所以不管某水果有多營養,水果還是要適量食用喔。 2.需要控制體重或減重者:盡量挑選鐵質含量差不多,但熱量相對較低者。如以鐵排行前10名來看,紅肉紅龍果、櫻桃小番茄、凱特芒果和紅肉李(小)熱量較低,會是比帶皮的美國紫葡萄和紅葡萄會更好的選擇。 3.糖尿病或需要控制血糖者:同樣可以熱量為挑選的參考依據(因為大部分的水果熱量主要是來自醣類,所以熱量高相對含醣量就高),盡量在鐵質含量下以熱量較低、纖維含量較高作為挑選原則。例如鐵排行前20名中,熱量60大卡左右或以下的水果中紅肉紅龍果、櫻桃小番茄、百香果,以及李子,如紅肉李、黃肉李、香水李會是較好的選擇;而熱量較高的水果中黑棗則會是比紅棗好的選擇。因儘管黑棗熱量不低,但因纖維量高,故適當攝取下選擇它反而比較好。             ********************************************************** Q3:為什麼我看到的某些水果含鐵量和圖中的含鐵量不同?   這是因為許多水果的含鐵量會因為品種不同而有相當大的差異;另外,也可能因取樣的不同時也會有差異(如葡萄帶皮和不帶皮鐵含量差很多)。以第一張含鐵水果比較圖中的水果為例。在這些水果中,除了百香果比較沒品種問題外,其他水果,如番茄、蘋果和葡萄因為品種眾多,其鐵含量差異其實相當大。而同樣是火龍果,但白肉種和紅肉種含鐵量也不同:紅肉火龍果每百公克鐵含量有1.4毫克,但白肉種僅有0.6毫克,紅肉種含量為白肉種兩倍以上,所以若為了補血的話,最好還是買紅肉火龍果較好喔。   由於水果的鐵含量並非我們所眼見~顏色越紅、越深鐵含量就越高。為了讓大家在買這類含鐵水果時,不會因不小心買錯品種而吃到含鐵量較低的水果,Stella彙整了營養成分表中,同類水果的含鐵量資料給大家參考。如果你是喜歡透過吃蘋果、番茄、葡萄、李子來補血的朋友們不妨看看,做為自己購買水果的依據喔:           ▌蘋果~ 基本原則:紅皮的蘋果鐵含量比青皮、黃皮蘋果高。 1.美國五爪蘋果、富士蘋果(進口)、津經蜜蘋果(梨山):0.3毫克/100公克2.翠玉青蘋果:0.2毫克/100公克3.青龍蘋果、青皮蘋果、混色蘋果:0.1毫克/100公克 4.加拉蘋果、金冠蘋果(梨山)、秋香蘋果(梨山)鐵含量為0   ▌番茄~  基本原則:小番茄含鐵量比大番茄高;紅色系小番茄的鐵含量較其他顏色高,大顆番茄的話,綠色品種叫紅色含鐵量高。 1.最高的是櫻桃小番茄,鐵含量為1.4毫克/100公克2.一般紅色小番茄(平均值):0.6毫克/100公克3. 聖女小番茄、試交二號小番茄、牛番茄:0.5毫克/100公克4.綠色大番茄、綠番茄、宜蘭番茄、黃金聖女小番茄:0.4毫克/100公克 5.紅色大番茄、紅番茄:0.3毫克/100公克6.桃太郎番茄:0.2毫克/100公克7.金女小番茄、黃番茄鐵含量為0   ▌葡萄~  基本原則:葡萄的鐵主要在葡萄皮,故若去皮的話,葡萄的鐵含量其實並不高,每100公克約含0.1~0.3毫克。另外,從資料中我們可發現,含皮的美國紅葡萄每百公克含0.7毫克鐵,不含皮的話鐵僅有0.3毫克,所以若想透過葡萄來補鐵的話,最好帶皮一起吃喔。 1.美國紫葡萄(含皮)> 美國紅葡萄(含皮)> 美國黑葡萄(含皮),每百公克分別含0.8毫克、0.7毫克、0.6毫克的鐵2.無子紅葡萄(含皮)、美國綠葡萄(含皮):0.3毫克/100公克3.綠葡萄、意大利葡萄、美國紅葡萄:0.2毫克/100公克4.巨峰葡萄:0.1毫克/100公克5.黑美人葡萄(含皮) 鐵含量為0 (<--別問我為什麼這個品種的葡萄含皮鐵卻是0,因為這是成分資料庫上的數據>_<)   ▌李子~  基本原則:小李子含鐵量較大李子高,台灣李子含量比所謂的加州李高。 1.紅肉李(小)鐵含量最高,每百公克含0.9毫克鐵2.黃肉李、香水李:0.7毫克/100公克3. 李子(紅皮紅肉、平均值):0.5毫克/100公克4.加州紅李(台灣):0.3毫克/100公克5.紅肉李(大):0.2毫克/100公克6.加州紅李(進口) :0.1毫克/100公克7.加州青李、加州黑李(進口)、加州蜜李(進口) 鐵含量為0 [補充資料] 想知道更多補鐵與貧血訊息,可參考另一篇臉書文章~ [生活營養學] 貧血,「鐵」定要小心! https://www.facebook.com/Stella.health/photos/a.507752652611538.1073741828.486918651361605/629897547063714/ ★此為 Stella營養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Stella營養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本文封面來源 flickr

解讀您的乳房攝影報告

2016年11月08日 / 作者:賴鴻文 醫師

最近在門診遇到很多病人帶著乳房攝影篩檢的報告來看診,有些是因為醫院或衛生所人員電話聯繫需回診,有些則是以為報告有問題而來看診。 隨著國民健康局推廣四癌篩檢,許多醫院及診所都積極配合為民眾進行篩檢,許多人因此受惠,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然而因為篩檢普及,也衍生出一些困擾民眾與醫療從業人員的問題。在門診常遇到病人因為乳攝報告0、1、2而來求診。      一般乳房攝影的報告,乃是依據“美國放射線協會乳房影像報告系統”(ACR-BI RAD)分為“0” 到“6” 等級,它的意義分別代表如下: “0”評估不完全,需要其它影像檢查輔助,通常會加做乳房超音波或其它檢查。 “1”無特殊發現,通常是正常的意思。 “2”良性發現。 “3”可能是良性,建議短期追蹤。(是惡性的機會低於2個百分比) “4”有可能是惡性,建議需要進行組織生檢。又依懷疑程度由低到高分為a,4b及4c 。 “5”高度懷疑為惡性,強烈建議需要進行組織生檢。 “6”已經切片證實為惡性,之後所做的乳房攝影。   *組織生檢:指的是需要進行病理化驗,包含傳統手術開刀、粗針切片或麥瑪通(mammotome)都是組織生檢的方法。   若乳攝報告結果為“0、4、5” ,通常都會收到需要複診的通知。 其中“0”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乳房密度過高,導致攝影不易區分有無異常;或是有其他因素不易判斷,須輔助其他影像檢查。不過即使進一步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也大多是正常或是有纖維囊腫的情形;當然,有時候也會有異常的發現,此時則需要進行其他檢查以確定病灶。 而如果是“4”跟“5”,則比較懷疑為惡性,就需要進一步接受乳房組織生檢。 若是報告為1、2、3通常不會接獲複診的通知,但若有疑慮當然能到醫院進一步接受乳房超音波的檢查會更安心。   ★此為 賴鴻文醫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賴鴻文醫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本文圖1來源 網路

<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Next >
新聞
  • 嬰兒搖晃症,兒童虐待:永遠的痛
  • 減肥外食輕鬆吃 清粥小菜篇
  •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切的基礎
  • 台美親餵文化大不同
熱門排行
  • 1.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讓小寶島的臉花花了
  • 2. 母親的心理煎熬-自己基因讓兩個兒子都患有蠶豆症
  • 3. 三歲以前的嬰幼兒,不能搖晃,以免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 4. 女孩兒們最煩惱的陰道炎問題,知性美女醫師為你解惑!
  • 5. 寶島叫賣哥葉昇峻 回頭浪子遇上豪爽女孩的愛情成家故事
成長百科
<
>
Copyright (C)2015 優績利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Lyons

首頁

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餐

臍帶血

問答指南

好康優惠

生活

電子報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