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答指南
  • 好康優惠
  • 生活
  • 電子報
  • 登入/註冊
  • 母嬰健康
  • 媽媽經
  • 專家
  • 雜誌
  • 時事議題
  • 專欄主題
  • 成長特派報
  • 名人星空館
  • 關於我們
新聞頁面 /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棕櫚油真的是最不健康的油嗎?還是我們錯怪他了呢?

2017年07月19日 / 作者:食力

    迷思一、棕櫚油只能拿來做肥皂,除了少數東南亞和非洲國家以外,棕櫚油是不能被作為食物油? 棕櫚屬於熱帶植物,因此盛產於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與非洲的奈及利亞,這些地區當然會以棕櫚油作為主要的食用油,但不代表其他國家不使用棕櫚油。根據台灣駐馬來西亞經濟辦事處的報告,截至2013年底,棕櫚油佔世界油脂總貿易量62%,而且美國聯邦大豆委員會的報告也指出,美國在過去10年間進口的棕櫚油數量增加了5倍!所以,如果在其他國家都不能作為食物油,進口這麼多的棕櫚油全都做了肥皂嗎? 迷思二、棕櫚油不是會塞血管,食品業採用棕櫚油是黑心廠商! 不是食品或營養專業,很難理解食物沒有絕對的有益或有害,棕櫚油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酸是其重大缺點,但也是因為這些飽和脂肪酸讓棕櫚油很穩定,在油炸等高溫烹煮情況下比較不會產生油脂裂解和油耗味,可以讓油炸品呈現較佳的口感和味道,這就是使用棕櫚油的優勢。早期油炸會選擇使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牛油,但是在考量成本和不吃牛的客群情況下,逐漸汰換成氫化植物油,然而氫化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所造成的健康風險已經十分確立,消費者對於反式脂肪酸的概念成熟,因此又逐漸被棕櫚油或以棕櫚油為基底的調合油炸油取代,而目前食品加工中所使用的炸油,絕大部分是使用含有棕櫚油的油炸油,包含泡麵、洋芋片等,是食品中廣泛使用的油脂。 迷思三、棕櫚油以棕櫚脂肪酸為主要成分,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將棕櫚油的毒害列為與反式脂肪酸同等級,比動物油危害更大? 棕櫚油含有將近35%的飽和脂肪酸,以長鏈的棕櫚酸(C16:0)、肉豆蔻酸(C14:0)與月桂酸(C12:0)為主。這些長鏈飽和脂肪酸已被證實不利於人體健康,其中棕櫚酸又是增加血膽固醇的主要因子(連結),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將棕櫚酸(非棕櫚油)與反式脂肪酸同樣列於「確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這份文件只是列出增加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等諸多因子的證據力是否足夠,將各種因子分為「確認(convince)」、「高度可能(probable)」、「有可能(possible)」與「不足夠(insufficient)」,並不是「等級」之分,而且在資料中是寫棕櫚酸,而非棕櫚油,所以並不是棕櫚油就會產生這些問題。 由於棕櫚油含有許多棕櫚酸,所以有許多學者和營養學家會認為棕櫚油不是健康的油,在2015年一篇發表在的巨量分析研究,也認為攝取棕櫚油會比一般低飽和脂肪酸的油,更提高低密度脂蛋白,但高密度脂蛋白也顯著增加了一些,此外連世界衛生組織都有提到棕櫚油會增加血膽固醇的問題:「棕櫚油因為其組成,會增加膽固醇含量及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 然而,近年來棕櫚油是否會增加血膽固醇的風險卻有了爭議性。 有些研究認為儘管棕櫚油含有高量的棕櫚酸,但並不代表棕櫚油就會引發高血膽固醇問題。馬來西亞棕櫚油推廣委員會的高博士(Dr. Koh Chu-Sing)發表了一篇反駁世界衛生組織論點的報告,在此報告中高博士直指現在有太多對於棕櫚油的偏見與錯誤的知識,並舉出超過10篇人體研究,試圖佐證攝取棕櫚油並不會較其他植物油來得增加血膽固醇,而此篇報告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刊登。除此之外,也有研究將健康人飲食中的油脂換成棕櫚油,結果發現不會增加血膽固醇和血脂,在一些文獻中提到棕櫚油和豬油的飽和性脂肪酸含量相同,但棕櫚油不會引起血膽固醇增加,原因可能在油脂的三酸甘油酯結構不同,豬油的棕櫚酸鍵結會在甘油的2號碳上,但棕櫚油卻是鍵結在第1與第3號碳上,這小小的差別就讓油脂有不同的健康影響。 不過,這些研究尚無法讓棕櫚油完全擺脫惡名,未來需要有更多實驗證實攝食棕櫚油對人體無害,但至少棕櫚油並沒有如想像中那麼邪惡恐怖。   ★此為 食力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食力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懷孕/哺餵母乳不可以吃克流感?

2017年07月19日 / 作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前幾天在社團看到有爸媽留言說:懷孕不可以吃克流感。其實是誤會,懷孕期間如果確認有流感病毒感染,是可以吃克流感tamiflu (oseltamivir)的。尤其是孕婦是流感重症的高危險族群⋯那麼哺餵母乳媽媽可以吃嗎?可以   參考資料: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informationbydrugclass/ucm184917.htmhttps://www.drugs.com/breastfeeding/oseltamivir.html   ★此為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原來爸媽不經意講的,孩子都有記住啊!

2017年07月18日 / 作者:Ray媽有辦法

Ray在今年寒假結束前摔斷了手,除了打石膏一個月之外,醫生還希望他能休養三個月讓手完全復原,這段期間的武術課及爵士鼓都只能暫停。學校體育課上跳繩,他幾乎都只能坐旁邊休息看同學跳。五月底的某天,他突然在家裡跳起繩來⋯⋯ 媽:『你怎麼突然開始跳繩?!醫生說要休息三個月耶。』Ray:『我已經好了啊,我跳給你看!』邊說邊甩繩跳了起來⋯⋯媽:『跳繩手不會不舒服嗎?!』Ray:『不會啊,我們要比賽了,老師說要選25個人,我要趕快練習才會選上。』 仔細一問,原來是學校會在學期末舉行跳繩比賽,一班選25人,一人跳一分鐘,累計25人跳繩總次數來進行年級排名,而他也想代表班上參賽。 一開始我心想:『同學們都練了一學期,有的同學甚至可以一口氣跳一兩百下,你現在一次才兩下,抱佛腳有用嗎?!』,還好,一個轉念:『如果他能因為想爭取參賽而努力練習,就算沒入選,過程還是很可貴,而且跟自己比還是進步啦!』媽:『身體還是重要,我先幫你約骨科回診,如果醫生說OK,你再跳』隔天下午,待骨科醫師照完X光確認OK後,媽媽才鬆了口氣放心鼓勵他練習。 他的目標很簡單,超越目前的第25名,擠進25個名額。將近一個月時間,不僅在家跳,學校下課時間也因為要練習跳繩不去加入“牆壁鬼”遊戲,放學時還會每天報告最新排名,對這件事是很認真的!導師每天都會重新統計排名,放學時我都能聽到他報告最新戰況:『我今天跳了X下,還差25名幾下』、『我比XXX多5下,現在是第25名』、『我又被XXX超越了,明天還要跳更多下,再贏回來』⋯⋯ 持續練習來到六月中,聽到的次數已經是剛開始的20多倍(因為起始基期太低啊),而名次似乎也坐穩25進逼24了,真是大躍進啊!根據Ray的說法,他們班之前測量時大概是體育老師所教的班中排名第七(也就是比較弱的),所以大概就是“志在參加”那一類的。比賽當天,放學時我小心翼翼假裝隨口問到:『你們班今天跳得怎麼樣?!』Ray:『我們班每個人都很認真喔,我也很用力跳,六年級大哥哥還站在前面幫我們量一分鐘跳幾下喔!』媽:『喔~那你跳幾下?!』Ray:『大概50幾下,我累到沒力氣數了』媽:『哇~比以前多!表示你有盡力跳喔!』 沒想到,比賽成績公佈跌破了老師們的眼鏡。媽:『聽說你們班跳繩比賽得第二名耶,太厲害了!是不是因為你跳得比平時還多下,有幫你們班加到分才得名的(我故意開他玩笑)』Ray:『才不是勒!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很認真跳才能得第二名的!』 哇~自我感覺超良好的小朋友何時轉性了?!這個回答太出乎意料之外了,有嚇到我!媽故作鎮定回答:『對啊~你們都是同一班,每個人都進步,你們班就會變得很厲害!』Ray:『就跟你(參加專業簡報力課程)那一隊得第一名一樣,是每個人都很厲害,不是只有你厲害!』聽完我心一驚:『天啊~我也就上課回家拿獎品送他時講了那一次,怎就記得這麼清楚?!』 原來爸媽不經意講的,孩子都有記住啊! 下一刻,腦海中馬上搜尋曾經講過的話⋯⋯ #那為什麼每次催收東西時卻要講好幾次呢?!怒#跳繩能長高能減肥好處多多#媽媽太久沒認真運動也該來跳一下#身教言教#父母在做孩子在看#父母不經意講的孩子也會記住#為了孩子好要更加謹言慎行啊! #Ray媽有辦法       ★此為 Ray媽有辦法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Ray媽有辦法 臉書粉絲頁

當媽媽之後自己的衣櫃很少出現新衣服, 因為都是買小孩的.......

2017年07月18日 / 作者:鴨捲媽

當媽媽之後衝動買衣服的頻率變得很高,自己的衣櫃卻很少出現新衣服,因為都是買小孩衣服.....(淚....)最近陸續發現舊褲很多都變得鬆鬆垮垮(明明也沒變瘦!)才想到很多褲子都是陪著我度過孕期,現在終於撐不住了啊!(但還是很懶得買自己的衣服....)   鴨捲媽的育兒生活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鴨捲媽的育兒生活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小朋友為什麼常常感冒? 是不是他體質不好?

2017年07月18日 / 作者:許振東 醫師

    本文轉自財團法人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生許振東醫師口述文字工作者陳亞南執筆                                                                                                許醫師:您好。          我想請問您什麼是急性鼻咽炎?我的小孩一直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吃了藥以後好像好了,卻一直還在鼻塞,是怎麼回事呢?            有人說是感冒還沒好,可是已經看過門診,按時吃了藥我先生說因為小孩是過敏兒,當然會常流鼻涕,不必那麼緊張啦! 所以我又帶小孩去門診,醫師說他是急性鼻咽炎,簡單說就是感冒而已。          請問醫師,小朋友為什麼常常感冒?已經看過醫師了,才過兩三個星期又感冒, 是不是他體質不好?          請醫師告訴我原因好嗎?謝謝!                                                                                                                                                                                        小病童的媽媽        大家好! 氣候多變的季節,一般人罹患鼻塞、噴嚏、流鼻涕、喉嚨不適的症狀就增多了,當然年幼體弱的孩童也容易有病狀。此時一般人會自覺地說「感冒」了,不過「感冒」這個通俗的名詞其實並沒有嚴謹的定義,醫學上的正確名稱叫做「急性鼻咽炎」,指的是鼻咽部位的感染發炎。     壹、何謂「急性鼻咽炎」 急性鼻咽炎是病毒性感染,絕大多數是由兩類病毒:鼻病毒與冠狀病毒引起的,雖然少數人感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腸病毒、腺病毒等,在比較輕微時,也可能以急性鼻咽炎的症狀來表現,但是主要仍以鼻病毒和冠狀病毒為主。 然而,鼻病毒就有一百多型,冠狀病毒也有很多型,所以即使這一型鼻病毒感冒好了,可是會感染其他不同型別的鼻病毒或冠狀病毒,所以會重複得到感冒。 於是門診中常有家長主述:怎麼會那麼常感冒,小孩一兩個月就感冒一次呢?是不是抵抗力不好,還是身體有甚麼問題呢?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受到母親抗體的保護,所以感冒的發生率不高,但過了六個月之後,一直到學齡前的小朋友,一兩個月就感冒一次,其實是很普遍的情形,統計來說,小朋友平均每年會有6至8次的感冒,甚至約有一兩成的小朋友會超過12次,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因此,除非每次感冒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例如需要住院的肺炎、中耳炎或敗血症等,否則家長不需要過度緊張於學齡前孩子看似頻繁感冒的情形,這是成長適應環境的過程。     貳、急性鼻咽炎的傳染途徑 小朋友時常感冒,究竟從哪感染來的病毒呢?急性鼻咽炎通常是透過 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兩種途徑而感染的。 急性鼻咽炎的流行季節,明顯的就是在季節變化的時候較多,主要就是在由熱轉冷的秋天,與由冷轉熱的春天這兩個季節。 因而, 在此也要跟家長澄清一個事實,門診中,很多家長抱怨小孩子為什麼會感冒,就是少穿了衣服,或者歸咎於半夜踢被子等因素。 嚴格來說,環境中若沒有病毒存在就不會感冒,即使少穿一件衣服,或者晚上踢了被子。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些鼻病毒、冠狀病毒等感冒病毒在環境中已經存在,當少穿了衣服,體溫調節變差、身體抵抗力減弱的時候,讓免疫力低了些,於是病毒易於入侵,或可能因手觸摸到感染源,隨後再觸碰眼睛或鼻子而引起感染。     叄、急性鼻咽炎的臨床症狀及治療 急性鼻咽炎的潛伏期大約1至 3天,而急性鼻咽炎的症狀,以鼻部症狀為主,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打噴嚏與咽部喉嚨不適,小朋友則會合併發燒,恢復期可出現短暫膿鼻涕,不會有明顯下呼吸道的症狀;一般症狀會持續4至10天。 由於急性鼻咽炎是病毒性感染,沒有抗病毒的特殊藥物可以使用,所以都是支持性療法,也就是症狀治療,在沒有併發症的情形下,是不需要用到抗生素的。 最後要與家長談一個常見的情況。由於現在過敏的人很多,當孩子鼻子、咽喉出現有不舒服的症狀,或者早上打開窗就打噴嚏時,家長就不免困擾:孩子到底是感冒或是過敏呢?   孩子到底是感冒或是過敏呢?這有些判斷標準可以參考:   一、發燒 觀察孩童有沒有發燒,發燒是第一個判斷標準。過敏原則上是不會發燒的,有病菌感染才會發燒。所以若有發燒,就可以判斷感染的可能 性高。   二、 症狀是否有時序上的差別 打噴嚏、流鼻水是否有早晚或時序上的差別呢?除非是嚴重的過敏,否則過敏的症狀通常不會從早到晚都持續出現。若是孩童鼻子過敏、 打噴嚏或氣喘多出現在早晚溫差大、環境有變化、或空間轉換的時候,那就比較可能是過敏。而急性鼻咽炎,因為是感染,鼻咽部處於發炎狀況,所以急性期通常整天都會出現症狀。   三、感染接觸史 簡單說,就是考慮是否有感染源,有沒有接觸史?幼童上幼兒園、或上學易於被傳染,家人有人感冒因而易於被傳染。有明顯感染的接觸史,也能提供判斷是否為感冒的重要依據。 不過,有一點觀念要溝通,就是過敏與感冒是可以同時並存在小朋友的身上的,在過敏發作狀況下仍然可以被感染感冒,而且常常是如此,有過敏的幼童,感冒後,過敏狀況也會因為在感冒狀況下會變得嚴重。 因此,臨床上在治療感冒時,初期要把感冒治療好,後期則同時也要注意及處理過敏的問題,才能把症狀整個全部解決,讓孩童恢復健康。 生病治療是急不得的,家長不心急,反而更能照顧好病童。 祝福每個家長和小朋友。 本文圖片來源 flickr

六個月大就開始可以培養寶寶閱讀的習慣與興趣

2017年07月17日 / 作者:修‧母奶媽媽

記得剛開始在家顧小孩稍微一陣子後, 開始覺得自己有點廢、有點慌~ 不吸收一下新知運轉一下腦袋不行啊啊啊! 然後就開始跑圖書館了, 剛好家裡附近就有間美崙美奐的圖書館。 #六個月大 開始可以培養寶寶閱讀的習慣與興趣, 我蠻重視這個部份, 除了偶爾陪他寶寶一起看硬頁書,就是媽媽把閱讀也納入自己的休閒活動中。因為寶寶看到大人在做什麼就很愛學啊! 假設寶寶一直看媽媽在滑手機、玩電腦, 卻冀望他愛看書? 沒道理啊我覺得。 所以一起看看書吧^_^ 之後再分享小修閱讀的啟蒙過程, 一歲半的小修現在會自己拿書翻翻看看,就像自己去拿玩具玩一樣, 也很喜歡爸爸媽媽陪他看。 每天都有看書時間, 他都會用手語比再一本、再一本❤ 每個月我都會從圖書館替換10來本適合他寶寶看的書, 我都說小修現在是全家看最多書的人 #閱讀 #圖書館 #親子共讀       ★此為 修‧母奶媽媽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插畫部落客 修‧母奶媽媽 臉書粉絲頁

寶寶的睡姿,是全世界最療癒的畫面!

2017年07月17日 / 作者:食尚夫妻

寶寶的睡姿,是全世界最療癒的畫面!您收集了幾個呢?       ★此為 食尚夫妻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插畫部落客 食尚夫妻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夫妻溝通 1:不講高空、別想過去,只求現在

2017年07月17日 / 作者:醜爸工作坊

夫妻間的對話走向爭執時,會有一個現象: 太太容易打高空先生思維留原生無人對話在當下 什麼意思? 通常太太無論在婚姻關係還是教養上,都是比較「認真」的;認真的太太取經練功後自然想邀請先生共襄盛舉:畢竟現在許多專家名人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好物,這個家庭不能吸收學習的話就真是太可惜了。 先生這邊,可能因為舊有觀念,或是花了許多時間在工作上,對於婚姻/教養的大小事比較沒在更新,沒更新就容易在遇到挑戰時「直接沿用原生家庭的機制」。畢竟看了原生家庭的父母相處及教養兒女幾十年,拿來套用也是很合理的。 一方認為對方不懂就要學,不是裝死就是搬出「小孩就是這樣教啊」的爛理由。小孩隨便養也會大,但是要講求品質啊! 親子關係呢,你有在經營嗎? 簡直就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 另一方認為對方就是腦波弱,教小孩怎麼可能像那些人講得一樣? 他講妳就信喔?! 他是養過幾個小孩? 難怪人家說女人錢好騙! 啊我的方法哪裡不好? 我爸媽都是這樣教啊! 我哪裡不好? 不好妳跟我結婚幹嘛?!! 好的,這對話會綿綿不絕無停期,而且在各自山頭絕不退讓……我沒有魔法妙語,唯一之計只有 活 — 在 — 當 — 下 針對當前遇到的問題,用「我句型」把自己的期待、困難說出來,且不試圖夾雜對對方的攻擊以證明自己的正當性: A:「你過來幫小孩刷牙! 孩子也是你的耶!」(<--專家說哪有先生幫忙太太的,因為孩子也是先生的,那是他的本分)「孩子是我的所以我好好賺錢啊! 不要講得我什麼事都沒做可以嗎!」(<--被攻擊了,立馬把爸爸的本業搬出來) B:「我很累,希望可以休息個20分鐘,我們現在有什麼選擇?」「這樣……你再撐一下,我把這個弄完,然後孩子就給我,這樣OK嗎?」 A 暗指「我的辛苦都是你不負責任造成的,身為爸爸你要跟我做一樣的事」,夾帶攻擊的需求,通常只有攻擊會被接受到;被流行的「現代好爸爸形象」攻擊的先生,容易就端出「我才是正常爸爸」來回擊。 B則讓對方知道,「我有困難,我需要幫忙,無論怎麼幫,我希望你可以參與在其中。」先生則較有機會接受到「老婆有需求」因此開始他擅長的「我可以怎麼做」問題解決模式。 清楚地說出現在是什麼情況、有什麼樣的需求,即使對方無法回應,也不至於使用連他自己都不願意使用的話語回擊,這樣對話還有繼續的可能。 當然這只是眾多夫妻相處、溝通不順暢的一個可能,如果對你有幫助,深感榮幸。 謝謝。   ★此為 醜爸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醜爸工作坊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新手孕媽咪難以分辨的真、假宮縮!?

2017年07月14日 / 作者:護理師CC

之前在孕期諮詢的時候,很多媽咪到孕後期無法去分辨真假宮縮,常常會詢問我:「護理師我有這樣的症狀是不是要去生了!?」或者是詢問「這樣是真的陣痛嗎?」、「若有悶悶痛痛是要生了嗎?」、「有落紅沒有陣痛是不是該去醫院待產呢?」等等一堆問題。這次CC統整真假宮縮圖,讓新手孕媽咪秒懂真假宮縮得分辨及判斷,讓媽咪即時正確判斷真假陣痛掌握入院時機。 先說假性宮縮,其實在第六七個月就會有假性宮縮,通常是悶悶痛痛、像月經來的時後疼痛感、子宮硬得像一顆球一樣,肚皮變得繃繃緊緊得且無規律和周期性,持續時間短且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可緩解。倘若假性宮縮媽咪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尚未緩解並合併出血,請立即就醫返診,給予醫師診視。還有一個狀況是,越是臨近預產期,假性宮縮發生的頻率會越高,通常持續時間比較短,根據個人孕期體質狀況,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唷! 以下是幫孕媽咪整理真假宮縮表格: 這是我常常在孕期諮詢時,跟媽咪說要注意的部分,通常我都會跟媽咪說,若是你的宮縮是休息也無法改善,且疼痛強度有持續變常,時間也變的規律,以上這樣狀況,我就會請媽咪提高警覺,立即就醫診視為妙。一般假性宮縮狀況,很多都是媽咪工作太勞累,壓力或是睡眠不足及有些媽咪在孕期中運動太過於激烈等,都會讓媽咪有假性宮縮很頻繁的發生。 Q1 那假性宮縮如何緩解呢?1. 立即躺平休息2. 休息半小時及一小時時間3. 請左側臥睡 Q2 如何預防假性宮縮發生呢?1. 勿熬夜晚睡2. 不要太勞累3. 不提重物或是站太久走太久4. 孕程中勿太焦慮,心情請放輕鬆 Q3 何時才能去醫院待產呢?1. 規則的陣痛,陣痛間隔變短變強、甚至開始產生”便意感“(因為胎頭下降壓迫直腸所致)2. 陰道有粉紅色或帶血絲的分泌物(稱為落紅)3. 一旦有破水的情形請立即入院接受檢查及待產 Q4 什麼是早產徵兆?通常早產定義是:世界衛生組織( WHO )早產定義為懷孕週期未滿 37 週即認定為早產;美國小兒科醫學早產的定義則是體重未滿 2500 公克的新生兒即為早產。 1. 肚子悶痛感,像月經一樣2. 伴隨著宮縮(由不規陣痛到規則)3. 腰痠感4. 腸絞痛及莫名腹瀉5. 陰道分泌物增加6. 陰道流出水狀、粉紅或啡色液體或血液 Q5 什麼是生產產兆?1. 落紅2. 陣痛3. 破水 每個人的孕程狀況都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會按照落紅>陣痛>破水的行程走,通常有落紅不一定就要去醫院待產,因為依照我孕期諮詢的臨床經驗,通常落紅就跑去待產被退貨的高達 99 %,倘若落紅又合併我們所謂的規則陣痛(真性宮縮:陣痛頻率會愈來愈密集、強度愈來愈強、疼痛感持續愈來愈長),那去醫院待產不退貨機率大概一半;但若是一旦破水,這個毫不懷疑得請直接去就醫待產,不退貨機率 100 %。 不知道說到這裡,新手孕媽咪們都了解了嗎?希望媽咪可以藉由我的文章可以得到更多正確孕期知識唷!   護理師CC×跟你說懷孕234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護理師CC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男人有小孩後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

2017年07月14日 / 作者:插畫部落客 橘希

[男人有小孩後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有了小孩,照顧責任像都是媽媽的一樣?!想去哪就去哪,朋友約就出門?在家的時間大部分都在打電動?不能多一點陪寶寶的時間?不能多一點家庭時間?在說朋友都說你約不出門?老娘我才是難以出門吧! 媽媽自己知道分寸、陪伴、照顧都是自然而來的爸爸什麼時候才能懂?!女孩,周末爆蛋文,給同樣爸爸習性的一個撫慰!我們是夥伴(當然這世上還是有許多好爸爸) #爸爸真自由 #媽媽的犧牲 #媽媽的本分 #男人像小孩 #醒醒吧女孩們 ★此為 插畫部落客 橘希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Next >
新聞
  • 嬰兒搖晃症,兒童虐待:永遠的痛
  • 減肥外食輕鬆吃 清粥小菜篇
  •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切的基礎
  • 台美親餵文化大不同
熱門排行
  • 1.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讓小寶島的臉花花了
  • 2. 母親的心理煎熬-自己基因讓兩個兒子都患有蠶豆症
  • 3. 三歲以前的嬰幼兒,不能搖晃,以免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 4. 女孩兒們最煩惱的陰道炎問題,知性美女醫師為你解惑!
  • 5. 寶島叫賣哥葉昇峻 回頭浪子遇上豪爽女孩的愛情成家故事
成長百科
<
>
Copyright (C)2015 優績利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Lyons

首頁

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餐

臍帶血

問答指南

好康優惠

生活

電子報

登入/註冊